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计划总结

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一、2012年农业生产情况和主要工作成效
        2012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的总体要求,围绕“保供给、保增长、保安全、保落实”的工作任务,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两区一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提高农业安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保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84.57亿元、同比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17017元、同比增长11.6%,依然保持总产值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预计粮食播种面积248.17万亩、亩产388公斤、总产96.3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指标。先进适用高产技术应用广泛,单季稻产量创历史新高,多地出现亩产800公斤以上田块,临安锦北街道新联粮食生产功能区单季稻攻关田亩产达1026.7公斤,创下全省记录。
        蔬菜产业结构改善。蔬菜播种面积145.85万亩、总产量314.03万吨、总产值65.47亿元,产量稳,产值增7.8%。叶菜和淡季、节日、灾期蔬菜上市量明显增加,同比增35%和42%。食用菌快速发展,年产规模4627万袋、产量1.7万吨,同比分别增20%、17%,其中桑枝条栽培食用菌超过六成。
        经济作物效益提升。茶叶、蚕桑、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总面积156.6万亩,总产值60.3亿元,同比分别增1.6%、6.9%。经作品牌凸显,“西湖龙井”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以52.66亿元的价值再次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榜首。
       畜牧生产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33.05万吨、畜牧产值85.70亿元,同比分别增1.7%、2.5%;畜禽规模化生产比例达84%¬,比上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化利用率达97%,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品种优化。全市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90万亩,产量21.1万吨、产值50亿元,同比分别减0.6%、增5.6%。名特优放养面积42.3万亩、放养量87.8亿尾,同比增1.22%、5.95%。南美白对虾、甲鱼、冷水鱼类、青虾等名优水产品产量、产值占65%。 
      (二)主要工作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取得了八方面成效:
       1、“两区一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已获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185个,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2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1个,通过省级验收主导产业示范区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1个。已建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56个,其中新建27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587个、面积33.39万亩(新建功能区206个、面积10.23万亩),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达84%。制止常年性抛荒2557亩,减少季节性抛荒3.18万亩。“菜篮子”基地建设不断深化。累计建成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1万亩(新建3087亩),生产基地全年供应主城区蔬菜量49.6万吨(其中叶菜27.12万吨),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达54.5%(其中叶菜自给率74.5%),同比各提升两个百分点,“菜篮子”基地在主城区直供直销数量达12.5万吨,其中新增1.6万吨;建设提升肉猪、肉禽、蛋禽、水产基地96家。
       2、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新提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评选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10名、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00名;实施农业产业技术推广项目50个、丰收项目40个;培育新品种3只,建立新品种基地14个;建成农作制度示范基地14个、推广面积8万亩,示范点增效10%以上;完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建市级“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乡镇10个;组织各类科技下乡活动290次,发放资料18万份,服务农民6.57万人。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7%,龚老汉“中华鳖良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杭鳢1号新品种培育”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萧山鸡资源保护和品系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农业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明显。认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全年抽检农产品3517个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8.61%,其中生产基地2587批次、合格率99.34%;新认定无公害基地274家,认证无公害产品180个、绿色食品17个。“杭州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入围全省公共管理创新奖初评。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以防疫为重点,动物病种强制免疫数超额完成任务,畜禽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加强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率达98%以上;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84个,重大农业疫情普查率和处置率达100%。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市未发生一起3人以上死亡的重特大事故,拖拉机道路交通和渔船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未突破省、市下达指标数。
       4、农业发展基础呈现新面貌。新建设施农业项目66个,新增面积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6万亩,提升标准农田地力6万亩;发展茶树无性系良种0.8万亩,优化改造果园3万亩、桑园1.5万亩;改造高标准池塘3684亩;农机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80.79万元,新增农机具1.55万台(套),受益农户达7015户;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39.74万千瓦、同比增1.5%;完成水稻机插18.49万亩、创历史新高,油菜机收5.71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90%,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茶叶炒制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实施农机化促进项目31个,新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6个、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8个、育秧中心9个、烘干中心6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2个;发展低碳农机,全年共报废拖拉机1890台。 
       5、生态资源保护取得新拓展。继续抓好生态循环示范,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区4个、示范企业3个;建成杭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工程50个、面积4.4万亩,减少肥料使用1813吨、农药使用4906公斤(折纯);建成省级畜禽排泄物收集处理中心9家、省级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单位1家;创新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运营模式,新建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化尸窑88个;我市承担的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国家环保部减排重点考核。新建“肥药双控”市级示范区59个、面积103.3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26.83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139.2万亩;认定市级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26家,生产精致有机肥32.28万吨,处理畜禽排泄物100万吨(约占全市畜禽排泄物总量的40%);稳步推进“三江两岸”农业生态治理,运河、上塘河水产生态养殖成效显著;全市公开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现全覆盖,共放流各类鱼苗、水生生物4000万尾。
       6、生产经营方式有了新转变。生产主体培育进程加快,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7家、累计562家,带动农户85万户,连接市内外基地564万亩;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家、累计3260家,带动农户42.3万户,联结基地95.56万亩;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443名、“阳光工程”学员7220名,新招农民职业教育学员655名,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生产主力军。引导工商企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主体开发农业,取得一定的成效。
       7、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新提高。稳步推进“六五”普法宣传,进一步做好《杭州市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继续开展“绿剑”打假系列执法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833人次,检查各类企业938家,查获非法农业投入品1.75吨,货值金额近20万元;深化农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授牌表彰了农资信用A级企业17家;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继续推广“一高双低”农药;完成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抽检1097批次。渔船动态管理和“三证合一”试点取得新成效,杭州“数字渔政”改革试点成果在全省推广。积极推进权力阳光工作。
       8、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辅导报告等形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视调查研究,研究制订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奋发有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引导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出台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落实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提升为老干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继续牵头淳安汾口“联乡结村”帮扶活动,实施共建项目22个,落实帮扶资金555万元;局属单位条件不断改善,万向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市农口事业单位整体迁建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市原种场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种业公司发展顺利起步,100吨级渔政执法船开始建造。我局在去年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近年来在市综合考评中获得好成绩。全局系统无重大违纪、违法行为发生,连续6年实现效能零投诉。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我市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转型期,都市农业既有众多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挑战: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给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但“四化”同步的难点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创新;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但受自然灾害、成本攀升、用工紧张、部分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级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受耕地面积减少、新增耕地质量不高和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等要素制约,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依然艰巨;动植物疫病防控基础不断加强,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而道远。 
        二、2013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现代农业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战略这条主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抓生产、保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33万亩、总产93万吨以上;保持“菜篮子”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
——强基础、促增收。着力打造生态品质、高效设施、现代都市农业强市。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10亿、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
——保安全、惠民生。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在97%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农机安全事故、拖拉机道路事故、渔船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在较低水平。
       (二)抓好十项工作
        1、着力推进“两区”建设。一是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新建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0万亩,新认定市级功能区1万亩以上,确保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晚稻亩产达到530公斤以上;加强已建成功能区的保护与扶持,防止功能区“非粮化”;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土地流转,培育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机械作业、育供秧、植保、田间管理、烘干等社会化服务。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建设水平,努力争取省、市、县三级支农项目向园区集中。继续推进18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建设,重点抓好萧山区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德市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余杭区高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确保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按计划通过省级验收。
        2、着力提升“十大”主导产业。按照都市农业城市生态农业圈、平原高效农业圈、山区特色农业圈的“三个圈层”布局,以“规划引导、要素集聚,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为目标,实现差异化、集聚式、优势化发展,形成优势产业功能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都市农业新格局;把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竹笋、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产业”作为我市今后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种类和品种,大力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启动建设“五个百万”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基地:百万亩稳定高产粮食(杂粮)生产功能区、百万亩城市保供蔬菜生产区、百万亩名优特经作产业基地、百万亩渔业健康养殖水面、百万头生猪生态规模养殖基地。
        3、着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坚持均衡上市、稳价保供,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现代物流为支撑,建设一批设施型、保障型、应急型“菜篮子”生产基地,提高菜篮子产品自给水平。完善应急生产管理机制,在灾期、淡季、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保证“菜篮子”产品上市供应基本稳定,规模基地年直供直销量达14万吨。扩大菜篮子基地建设规模,新建高山蔬菜基地3000亩、累计达1.4万亩,年产高山蔬菜2.8万吨以上,新建常年性蔬菜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森林蔬菜基地各10个左右,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达56%以上、叶菜自给率达76%以上。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扩大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数量和比例,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和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4、着力推进基础装备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新增各类农机具12000台(套)以上,农机总动力增长6万千瓦以上,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水稻机插面积18.5万亩,油菜机收7万亩;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40万亩;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0家,新建育秧中心8个,烘干中心8个,机械烘干能力达到16万吨以上;建成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27个,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5、着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为目标,继续创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一是拓展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机遇,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制定实施垦造耕地后续管护政策措施,提升耕地地力水平;二是拓展生态农业产业链。持续做好1250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创建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示范企业;三是规范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积极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大的财政扶持,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实现我市畜禽排泄物吸纳利用最大化;加强对用户和生产企业的培训指导,适度提高政府扶持企业资格认定要求。
        6、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不断创新农作制度,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健康养殖、水旱轮作、间作套种(养)、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组建由学科带头人、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组成的推广团队,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和农业丰收计划,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到位率;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3+X”职能配置,逐步建立以市级“三位一体”示范乡镇和省级示范性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以市县乡村公共服务为网络,功能完善、职责明确、富有效率的服务体系;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扶持市属种业龙头—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实现我市种业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争取占领种业制高点。
        7、着力抓好主体培育。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生产要素潜能。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经营主体。建好杭州市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行持证上岗;全年新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服务组织35个以上;重点培植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建设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8、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抓好“六五”普法,开展“农业法律下乡入村”等活动,提高农业法制的普及面,提高知法、守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农;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农业执法人员和农资经营户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农业立法,继续做好《杭州市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争取早日出台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意见;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农业投入品经营诚信示范单位,优质、合格、安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占有率90%以上;继续抓好农机和渔船安全管理,防止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9、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设计好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积极筹划、创新理念,设计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努力争取一批中央和省的投资项目,提升我市农业的发展能力;二是实施好项目。对于正在实施的项目,要倒排时间表,做好项目实施的检查监督和验收,使项目实施规范有序。要落实项目实施的重点措施,抓好重点环节,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确保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三是总结好项目。要有效开展项目绩效评估,注重项目成效。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方法和做法,使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0、着力推进品质农业。重视杭产名优特农产品开发,整合提升品牌形象,注重品牌保护,积极推广区域性公用品牌,创建一批品种优、品牌响、品质高的优质农产品,提升杭州农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定量检测六大类农产品3500批次,监督检测地产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100%;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9.7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0只,绿色食品、有机15只,复查换证率达80%以上;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现农产品全程全类别可追溯,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管理示范点30个;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设县级示范区1个,乡镇示范区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58%以上。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创意农业,充分挖掘农耕文化、田园景观等农业资源,推进观光、旅游、体验、教育、休闲等具有独特性的创意活动。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杭州实际,在工作中突出“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纯农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问题。山区农民尤其是山区纯农户数量大、涉及面广,且多为收入水平不高、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一产依赖性较大的留守农民,提高山区纯农收入不但可以提升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整体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扩大农村消费内需。因此,山区农民增收尤其是纯农增收问题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二是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问题。杭州地形“八山半水分半田”,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加上灾害性天气增多,农业生产性成本增加,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较大压力。如何通过模式创新,更好地利用资源,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这是我们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更加注重提升杭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问题。农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就不能实现较高的市场价值,就无法保证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市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但农产品精品不多、名牌较少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杭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以更宽的思路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行统筹考虑,是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难点;四是更加注重农业信息化问题。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我市具有农业信息化的良好发展基础,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农产品预警体系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居领先水平。但如何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夯实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推进信息与农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三、切实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
        当前,我市农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珍惜机遇,增强使命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利益;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十八大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要紧扣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本职岗位,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提高效果,增强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加强作风建设。当前我市农业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能不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取决我们有没有好的作风。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以推进创满意处室和满意单位工作为载体,开展创优争先工作,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要围绕打造“廉洁农业”的目标,强化勤政廉政教育,突出岗位风险教育。做好“公述民评”、基层满意站所创建、权力阳光运行等各项工作,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勤奋务实、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第五,加强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局管干部队伍、行政执法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年轻干部队伍和老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


编辑:
信息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