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技交流

葡萄根瘤蚜的识别和防治

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Fitch),属昆虫纲,同翅目,根瘤蚜科。该虫原产美国东部和南部,1847年通过苗木调运传入法国,1863年发现葡萄根瘤蚜的叶瘿型。目前主要分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在1892年首批葡萄苗从美国引进,葡萄根瘤蚜即随这批葡萄苗木而传入我国,1896年在“张裕葡萄酒公司”自建东、西山葡萄园中发现,目前该虫分布于上海、湖南、广西、陕西、河南等5个省(区、市)12个县(区、市),葡萄根瘤蚜扩散迅速,已严重威胁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省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未有发现。

一、葡萄根瘤蚜的识别

葡萄根瘤蚜的成虫和若虫在葡萄的根部和叶部吸食汁液,为害根部的称"根瘤型",为害叶部的称"叶瘿型"。葡萄根瘤蚜可以从葡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识别。

地上部分:“根瘤型”葡萄根瘤蚜危害初期葡萄植株会表现为叶片缺素,枝梢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不能抽出新梢,叶片焦枯、老化、早衰,产量降低,逐年加重,直至植株根系死亡。“叶瘿型”葡萄根瘤蚜危害后,葡萄叶背形成许多粒状虫瘿,影响叶部光合作用及植株的正常发育。

地下部分:为“根瘤型”葡萄根瘤蚜为害。主要为害葡萄根部,以新生须根为主,须根危害后端部形成鸟头状(或菱角形)肿大,侧根和主根为害后形成关节形的根瘤或粗隆,蚜虫只在根的一侧危害凹陷,另一侧肿大,这是与根结线虫的危害状最明显的区别。由于根部养分被刺吸和受害处腐烂死亡,严重破坏根系的吸收和运输功能,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结果。严重时植株死亡。

二、葡萄根瘤蚜的危害

葡萄根瘤蚜只危害葡萄属植物,其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寄主的汁液。

(1)直接危害:葡萄根瘤蚜吸食营养,致使葡萄的光合产物及其他营养物质消耗,对葡萄生长和发育造成伤害;葡萄根瘤蚜取食过程中的分泌物,引起的葡萄生理活动紊乱;

(2)间接危害:也就是继发性病原菌侵染造成的危害,导致根系腐烂坏死、根系数量减少及功能下降、水分和营养胁迫、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在西安、上海,3月末4月初,葡萄根瘤蚜结束休眠,7月、10月种群数量出现两次高峰,11月份开始,葡萄根瘤蚜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在广西,葡萄根瘤蚜种群一般4月开始活跃,6月是种群繁殖的高峰期,8月是第二个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12月-次年2月,葡萄根瘤蚜以1龄若蚜越冬。

三、葡萄根瘤蚜的防控

1、加强苗木(包括可能附着越冬卵的插条)检疫。检疫措施包括田间检疫、苗木和种条的检疫。建议国内各地区之间苗木和种条调运需经检疫并消毒后调运。因葡萄根瘤蚜也能随包装物传播,运载工具和包装物也要检查,及时清洗粘有蚜虫的农具和鞋子等物品。严禁从发生区调运苗木。

2、苗木处理。①可选用50%辛硫磷1500 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 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浸泡1-2min,取出阴干。②溴甲烷熏蒸。③50℃热水浸泡5min,可以全部杀死葡萄根瘤蚜。

3、农业措施。①选用抗性砧木,通过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观察,目前选用5BB作为广西主要的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进行推广;②改良土壤,用沙土地培育无虫苗。

4、疫情铲除。对于零星发生地区,以砍伐葡萄、结合药剂防治措施坚决消灭铲除,改种非葡萄作物,并严格禁止该地区的葡萄苗木进行调运。

5、冬季灌水。室内温湿度实验初步结果显示:高湿对葡萄根瘤蚜的种群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葡萄园中连续灌水40d后,仅有28%蚜虫存活,灌水60d,能有效杀死越冬蚜虫。

6、化学防治。目前已筛选出对葡萄根瘤蚜效果明显的防治药剂,主要有吡丙醚、噻虫嗪、辛硫磷等,根据广西葡萄根瘤蚜种群发生规律,可在4月底到5月初选用上述杀虫剂加促根水溶肥淋厢面1次,果膨大末期或转色初期选用再淋1次。葡萄根系生长第三个高峰期是9月,可在该月再淋1次,通过3次淋施药剂基本保证了当年正常结果。

编辑:
信息来源:南京大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