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农业信息公开>绿色农产品

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茶你喝过吗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杭州产茶最早记载于唐代,茶圣 “陆羽”的《茶经》记载了天竺寺、灵隐寺一带所产的山茶。而到了宋代,杭州产茶已见于经传,比如香林茶、白云茶。 北宋时期,辨才法师从天竺法喜寺退居龙泓山寿圣院, 并在龙泓山狮子峰上栽种茶叶,种植出了被后世称为“龙井”的山茶。 因此,可以推测,西湖龙井的茶种极有可能是辩才法师从天竺寺带来的,而天竺灵隐一带的茶自唐代就为人所称道,品种优良品质佳,很有可能狮子峰的地理环境更适合这一品种,因此也就栽种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相传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相传乾隆下江南,来到杭州狮峰山胡公庙前观少女采茶,情不自禁也跟着采了起来。忽有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速回。”乾隆一惊,随手将茶叶放入口袋,匆匆回京。太后见皇儿回来,心里自然高兴,忽闻阵阵芳香,便问是何物。乾隆嗅了嗅,果然有茶叶清香,一摸口袋,方知采摘的茶叶已干燥。于是泡了一杯,请太后品尝,果然清香扑鼻,喝了几口,顿觉浑身舒适,连喝几杯,似乎病情也好了,太后连连夸赞:“好茶!”乾隆心喜,立即传旨,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

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在清代,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就已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编辑:
信息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