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了,如何让鱼长得快?如何高效肥水?
- 发布日期:2019-09-04 15:17
补充有益菌
现在已进入秋季长鱼的高峰期了,但有些鱼塘却发现鱼天天早上出现浮头,要上午十点过才能把上午一餐的饲料投下去,再一看鱼的个体还比较小,就担心鱼价高时鱼体规格达不到。其实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数还是水质出了问题。鱼吃得多,可分解粪便残饵的有益菌却没有补够,在水体中,我们天天投料,一天还投几次,鱼也一天24小时在不断地排泄,所有这些粪便都含有大量没有吸收的氮,在水体中各种形态的氮素循环都需要有益菌的参与,当鱼排泄多了,超出天然水体中有益菌的分解能力时,就需要人为补充有益菌,如:芽孢原粉、酵素、乳杆菌,当饲料投得越多,那补充的有益菌相应的也就应该更多。
水体对流
入秋了,晚上最低温度低的只有二十多摄氏度,可白天温度最高时可达35摄氏度以上,光是早晚温差就有10摄氏度以上,还不用说处在刮风下雨的降雨周期,所以水体对流在这个季节是最为明显。对于底质较差,平时酵素用得少的,应急处理也没有用强氧化剂底改片、分解王之类,是很容易出现鱼吃食不好。这不是鱼不饿,而是这样的水体大多由于底质差,引起水体亚硝酸盐高,造成鱼体血液内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具有运输血液中氧的功能,所以亚硝酸盐越高,越容易造成鱼的机体假性缺氧,使得鱼因为机体缺氧,而造成吃食不好,非要等到下午水体中溶氧升高,此时鱼体内溶氧达到充足的情况,才正常吃食。所以有些养殖户说,上午吃料不好,下午一餐吃得好,不用怀疑,这样的鱼塘水质调节还是没跟上。
水质调节得好的,水质一天有三变,同时平时是很少看到鱼在水面游的,就连在二层水里都很少发现。平时鱼也很少缺氧浮头,只在当密度非常高时才会发现鱼在水面上游动。只有把水质调好,鱼才吃得多,长得快,饵料系数才会低,养殖效益才会更好。
秋季肥水,用好这六招
到了秋天,气温有所降低,昼夜温差大,喜欢高温的绿藻生长会受到影响,有些地方硅藻会慢慢成为优势种群。了解藻类的特性,有助于平时的肥水管理。说到水肥,许多人的理解就是透明度比较低,这种认识过于片面。正确的理解应是,水体中有一定丰度和多样性的藻类,稳定性比较强,且有益藻类占优势种群,这才是养殖中所需要的肥水。所以肥水的核心,就是培养有益藻类。
培养有益藻类
第一招,光照。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虽然硅藻对光照的需求要低一点,但也同样需要,像蓝绿藻等,对光照的需求则要高得多,这也是这些藻类总是趋向于水体的中上层,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光能。假如水质透明度低,那可以用一些絮凝剂,如解毒混浊清、黑碳晶等增加透明度;
第二招,温度。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藻类生长越快。调节水温,当然不可能给池水加温,但逆向思维,可以培育适宜在温度较低环境下生长的藻类。比如硅藻,在5到38度都可以生长繁殖,在水温过高的情况下生长不好,反而在秋节和春节,生长迅速。在天然的水体中有大量的硅藻,只需补足硅藻生长的营养,就可以促进硅藻的生长。比如常用多肽硅藻肥加活藻素,或是用氨基酸肥水膏加活藻素;
第三招,营养。在藻类生长中,对碳、氮、磷的需求是比较高的,其最佳比例应在2:2:1。其次就是钾、硅、微量元素等。所以当水体缺什么,那就应补什么。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都是用一些速效的无机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种类快速肥水。
第四招,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把大分子有机质转化成藻类可以同化吸收营养的小分子有机质。使用速效肥,就会发现一个缺点,往往肥效不能持久。而养殖塘底和水体中,往往又有大量的有机物,动植物的尸体、饲料的残饵粪便等,其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补充微生物,此时,也就是在补肥。比如我时常提到的芽孢杆菌原粉、酵素,除了预防鱼病,重要的就是促进藻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在使用上,注意水的透明度,当低于30厘米,就应多补菌,少补速效肥;到了秋季,如透明度高于50厘米,那则增加速效肥的使用,适当减少菌的使用频次。做到藻、菌、有机质间的平衡。
第五招,藻种。有的人常说水体中缺乏藻类的种子,需要人为的投入藻种,但市场上大多数藻种都不是真正的藻类种子,而常见的都是一些藻类生长的促藻素、营养盐。既便有真的,对于四大家鱼养殖,尤其是花白鲢,要通过定向培藻去实现产鱼,那你就不要想挣钱了。天然水体中其实是有各种藻类的种子的,只要有了适宜它生长的条件和营养,如把活藻素加氨基酸、碳源多肽和乳酸菌等,藻类就一定能长出来,不信你可以把自来水装进矿泉水瓶,敞开瓶口在太阳下放置数周,水都会变色。
第六招,解毒。很多传统的老养殖户,喜欢用强氯精、硫酸铜和菊脂类杀虫药,不喜欢用菌,觉得投入多、降低效益,影响了调水解毒产品的投入。而常用上述药物消毒杀虫,不是生态良性循环,有人养了一辈子鱼,也未能实现致富梦。所以,培藻,如果使用了上述产品,解毒有利于藻类的培养。像氯制剂可以使用水体解毒护水宝,但注意不要在倒藻缺氧时用。而硫酸铜和菊脂类,是最难解的,可试试生石灰,或用底改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