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区县动态

萧山区首批3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全部通过区级综合验收

近年来,萧山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日前,首批3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全部通过区级综合验收,累计总投资5.36亿元,完成350个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以规划为“准心”,精心设计、全篇布局。2018年起,萧山区大手笔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匡算总投资50亿元,计划在亚运会前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目前已累计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2个。在全市率先编制《萧山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通过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标准体系,在全域整治的基础上,以“精品、精美、精致”为目标,打造有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旅游品位、乡土风味、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以建设为“核心”,精益求精、全域提升。打好先减后加的“组合拳”,把实施环境整治列为创建美丽乡村的先决条件。累计拆除违建2055处、22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堆积物4.5万余吨,清理、补植绿化9万余平方米。坚持“一村一规划”原则,创新性委托第三方规划设计咨询公司,审核把关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累计提出整改意见1359条。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萧山区打好“一二八”组合拳“红黄黑”榜,聘任第三方监理单位,开展进度和质量巡查,累计发出整改单224张,提出问题600个。

三、以验收为“靶心”,精准发力、全程把控。制定《萧山区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区级综合验收办法(试行)》,设立6大类、28条具体验收标准,严格规范验收程序及方法,做到“建设有方向、验收可衡量、公平有保障”。实行施工单位自验、镇街竣工验收、区级综合验收模式,区级综合验收由11家职能单位负责人、各镇村相关负责人、第三方专家等力量共同参与,实地评分、交叉盲打,保证验收结果的公平公正。验收过程中注重历史底蕴、民俗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呈现,以文化彰显特色,推动不同类型美丽乡村“多点开花”。

四、以发展为“本心”,精诚保障、全业兴起。出台《杭州市萧山区加快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安排财政资金5亿元,全面提高乡村产业扶持力度及扶持比例。继续实施消薄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美丽经济成果转化和创新“连片消薄”,鼓励镇街以“一镇一方案”模式与供销联社、国资公司等措施提升乡村的产业化程度并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如举办首届萧山区乡村旅游节,历史文化村落进化镇欢潭村成功牵手浙旅集团;浦阳镇统筹10个薄弱村财政帮扶资金,投资1826万元建造农贸市场,建成后各村年增收20万元以上。至2019年底,全区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信息来源: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