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区县动态

富阳区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项目超额完成任务

近日,由富阳区人才办、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组成的验收组,采取观看培训视频、听取培训汇报、查看培训台帐、抽查培训人员等方式完成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项目验收。今年富阳区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主要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25人,培训高素质农民140人,截至项目结束,累计共完成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224人次,高素质农民270人,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根据验收情况来看,今年富阳区农民素质提升工作培训呈现出几个亮点:

(一)按照程序,购买培训服务

分类分层次组织培训,区级项目按照政府购买服务要求,通过招投标确定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富阳区农民学校为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培训,乡级项目按照项目管理要求下达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采购实施,从源头规范培训程序。

(二)重视调研,强化培训服务

培训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训前加强调研,通过设置小程序、实地调研、电话访谈征求农民和业务站负责人的意见,了解大家心中所思所想,找到真正需求,做到培训有的放矢,不白话空谈。通过紧密联系与沟通合作,落实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注意事项等具体性工作,为顺利开展培训做好扎实的基础。培训机构组建培训团队,落实讲课教师、准备培训资料,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强化培训班的管理工作,采用在“浙农云”手机APP上定位签到的方式规范考勤。培训中,组班教师经常与学员沟通,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想法看法,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正因为做到了心中有学员,想学员所想,今年开办的培训班都深受学员欢迎。

(三)拓展思路,创新培训模式

一是试行“乡镇主打+基地”模式,鉴于乡镇(街道)在农业产业特色发展、品牌打造的工作目标,培训急需跟进,培训机构及时进行对接并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政府、农户和学校培训共赢的局面。比如:根据里山镇、渔山乡主打茶叶品牌建设,急需提升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提升,开出“茶产业文化实用人才培训班”;结合永昌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特色,依托长盘竹笋专业合作社,借助亚林所技术优势,实施林下经济培训项目;二是创新培训模式,以农民需求为中心,以菜单式培训为启示,农民选定主题,创新“菜单式”接地气模式;根据实际需要,打破培训一言堂模式,增加实践和互动体验元素,比如:土专家培训班,充分考虑农业人的实际应用知识,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景区化发展的战略,依托异地产业发展优势,在慈溪开展培训和学习实践交流。理论培训和实践交流的结合,自身建设和他人优势的对比,让培训者感触颇深,在参观交流现场,很多人当场产生了转型调整的学习思路。

(四)拓展思路,加强党建引领

在培训内容上不断拓展思路,基于党建引领的培训内容,加大党建、思想和意识形态于培训内容之中,多次邀请区委党校吴洪明老师为培训班授课,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山理论等通过理论授课与案例相结合,传播到农民朋友中去,让农民朋友发现农业农村优势,坚定农业创业信心,在践行“两山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富道路上更加有所作为。

(五)依托资源,扩大培训广度

依托政府资源,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依托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主管部门的资源,实施对应项目,开展了农村村级报账员、美丽乡村工匠等培训班。为了更好地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发挥领头人作用,开展了土专家培训班。认识到互联网推荐技术对农产品销售、推广等的前景,但在“两微一抖”制作和应用技术的欠缺,鉴于此,培训单位紧跟技术应用潮流,2020年度培训中,将“两微一抖”应用技术大量作为项目实施的课程内容。

(六)充分挖掘,加大培训深度

一是充分依托历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源,进行升级版培训,既加深了培训学员的沟通了解,又很好的在技术、理念方面进行了提升培训。茶产业文化培训班以去年茶叶种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为主体,在去年培训的基础上深化理论知识,同时带领学员到种植面积大、茶叶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听取别人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理念。二是发挥农民学校农民大学生学创体资源,组织实施开展了乡村治理与发展培训。

信息来源: 各地农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