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水产养殖1月—3月病害监测及4月病害预防
- 发布日期:2020-04-08 10:02
一、2020年1月—3月份杭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来源于余杭、萧山、西湖、建德、桐庐、淳安、富阳、临安等8个测报站52个测报点。测报面积共计273.55公顷,其中:池塘273.16公顷,网箱3900平方米,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二、本月测报品种有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池塘和网箱养殖鲫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共8个养殖品种。
三、1月—3月病害流行及损失情况:池塘养殖鲫鱼共计发生4种疾病:一是病因不明疾病,平均发病率为2.93%,平均死亡率为3.66%;二是赤皮病,平均发病率为2.44%,平均死亡率为0.68%;三是竖鳞病,平均发病率为2.44%,平均死亡率为0.20%;四是水霉病,平均发病率为1.46%,平均死亡率为1.47%。池塘养殖草鱼发生水霉病,平均发病率为22.22%,平均死亡率为0.15%。
1月—3月,从各品种测报点的生产情况来看,8个品种中,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未放养,翘嘴红鲌、黄颡鱼、网箱养殖鲫鱼、河蟹、甲鱼没有发病,发病的品种与2019年同期一样仍以草鱼、鲫鱼等大宗淡水鱼为主。其中:池塘养殖鲫鱼发生疾病种类较多,共计4种,一是病因不明疾病,从1月初至3月底持续发生,发病规格约100克—500克均有,为自育鱼种,体表无症状,通过使用维生素C+杀虫剂,次日水霉净与复合碘制剂以及抗菌药物、三黄散等药物,病亡情况已好转;二是赤皮病,1月份从外地购进鱼种放养后即发病,可能因捕捞、运输放养过程操作不当,造成擦伤引起发病。病鱼体长10—12厘米,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体表出血,鳍充血。施用过硫解毒片和碘制剂后,死亡数量减少,出现好转;三是竖鳞病,发病鲫鱼规格10—12厘米,鱼体发黑,体表鳞片竖起,鳞囊内有积液,发病原因可能是养殖池塘老化,水质不良引起。施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后,病情得到控制;四是水霉病,发病鲫鱼体长约20厘米,可能也是因为春节前从外地购进,在起捕、运输放养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擦伤,加之春节前后持续低温阴雨天引起发病,又逢疫情防控期间封道,无法采取措施,直至道路解封后,施用水霉腐皮康,病情得以控制。池塘养殖草鱼发生水霉病,病鱼规格35—40厘米,发病原因可能是春节前多次起捕上市,造成擦伤,施用腐皮康和水霉净,刚发病时治疗效果明显,但后期病情出现发复转而较严重时,可能因出现耐药,效果不明显,3月后随着水温升高,现已得到控制。
4月份,随着天气快速转暖,气温、水温明显升高,进入鱼种放养、生产季节。同时,病原生物开始活跃,易导致病害多发。真菌性病、细菌性病、寄生虫病都有可能发生,另外,还要谨防冷空气入侵及阴雨天气造成的温度突变。对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管理,做好病防工作。对从外地,特别是前两年有疫病或流行性病害发生的地方引种的,应索要检疫证明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和池塘养殖鲫鱼,是草鱼“三病”和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多发阶段,也是预防的最佳时机,建议用含氯制剂如漂白粉、强氯精等全池泼洒消毒。易发水霉病,用生石灰、水霉净等药物定期泼洒消毒可有效预防。
网箱养殖鲫鱼,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都有可能发生,要注意小瓜虫病的发生。建议采取的对策:①合理掌握投饲时间,适量添加多维,控制投饲量。②谨慎操作,减少对鱼体的损伤,作好鱼体操作后的消毒工作,保证鱼体体质,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③保持网箱内水体畅通和水质清洁。④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河蟹,进入放养期,除了做好蟹种选购和放养工作外,放养后要做好以下防病工作:①保证河蟹在清、新、溶氧高的水体环境中顺利生长。一般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4,每20~30天施用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用量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②必须投喂优质新鲜的精料,主要是小杂鱼、螺蚌肉等,确保蟹种第一次顺利蜕壳;③适时投放螺蛳和移栽水草。清明前后每亩投放鲜活螺蛳2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水草的种植应保证其覆盖率在30%以上。
甲鱼(外塘),甲鱼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但经过冬眠后,体质较弱,极易发生腐皮、疖疮、穿孔、肠道寄生虫、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等。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①注意天气变化,加强投饲管理,投喂优质饲料,并适当添加鲜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②注意消毒并换注新水。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消毒,适宜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气温升高至25℃以上时,连洒2天1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罗氏沼虾,开始进入虾苗放养期,应把好虾苗质量关,建议放养经过检测不带白体病毒的虾苗,并控制放养密度,虾苗放养后,重在调节好水质,定期用生石灰等药物做好水体消毒,并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
南美白对虾,准备放养虾苗的,应切实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在放养前用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与生物肥料、光合细菌等来进行池塘施肥,切实做好水质培育工作。大棚设施养殖的,已放养第一批虾苗,放养虾苗时应选择体质健康活泼,活动能力强,规格均匀一致,不带病的优质虾苗。在放养前要做好“试苗”,若出现死苗,则测试水质,查明原因。测试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盐度等。在放苗时,要特别注意盐度,池塘盐度不能低于育苗池盐度1‰以上。虾苗放养后,投喂优质的南美白对虾颗粒饲料,早期虾苗摄食相对较弱时,一般适当增加投饲量,以2~3个小时吃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