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技交流

杭州市水产养殖5月病害监测及6月病害预防

一、20205月份杭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来源于余杭、萧山、西湖、建德、桐庐、淳安、富阳、临安等8个测报站52个测报点。测报面积共计273.55公顷,其中:池塘273.16公顷,网箱3900平方米,起止时间为202051日至2020531日。

二、本月测报品种有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池塘和网箱养殖鲫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共8个养殖品种。

三、5月病害流行及损失情况:本月河蟹发生蜕壳不遂病,平均发病率7.14%,平均死亡率0.19%,发病区域死亡率0.62%

5月份,从各品种测报点的生产情况来看,8个品种中,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鲫鱼、甲鱼、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没有发病,发病的品种为池塘养殖河蟹,发生蜕壳不遂病,可能是因4月份-5月气温起伏剧烈,4月份时甚至发生低温冻死情况,对河蟹的应激致使河蟹体质下降,导致脱壳困难。

6月份,随着我市在5月底已提前“入梅”,进入近一个月的梅雨季节,冷暖空气开始“大会战”,具有雨期长、雨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等灾害发生,及时检查、修整、加固养殖池塘。另外,受暴雨长时间持续影响,养殖水环境变化幅度大,特别是打破水体分层,底部缺氧水上翻,极易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强应激反应,摄食差,免疫能力下降,加之病原增多,各种病害可能高发,给养殖生产带来隐患。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管理。

草鱼、翘嘴红鲌、黄颡鱼和池塘养殖鲫鱼,是寄生虫病和草鱼“三”病的高发期,同时也是细菌性出血病的高发期,要注意及时预防。建议定期用含氯制剂全池消毒。一旦发病,及时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扩大。异育银鲫需重点防控“鳃出血”病(病原是鲤疱疹病毒Ⅱ型),应做到引进鱼种(特别是大规格鱼种)前先确任对方养殖场近两年未有该病发生,引种时应索要检疫证明。

网箱养殖鲫鱼,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都有可能发生,特别要注意病皮、溃疡病的发生。建议:①合理掌握投饲时间,控制投饲量。②谨慎操作,减少对鱼体的损伤,作好鱼体操作后的消毒工作。③及时更换和清洗网箱,保持网箱内水体畅通和水质清洁。④每月全箱泼洒一次1525/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使网箱周边水体药物浓度达2030/立方米。④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河蟹,易发生蜕壳不遂病、烂肢病、纤毛虫病等,建议:①消毒水体,每月一次,1米水深用二氧化氯200/亩或生石灰10kg/亩左右进行消毒,以防病菌大量繁殖。②杀灭纤毛虫,每月1次,1米水深用纤虫克200/亩或纤虫杀400/亩进行防治。③调节水质,平时应以加注新水为主,每次进换水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内,使用生物制剂调节好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状态。④科学投饲,注意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过磷酸钙等,促进蜕壳生长。

甲鱼(外塘),易发生腐皮、疖疮、穿孔、红底板和红脖子病等,从温室转入外塘养殖的甲鱼,还易发生白底板和鳃腺炎病。建议:①由于甲鱼摄食活动加强,应根据天气变化加强投饲管理,投喂优质新鲜饲料;②加强消毒,从温室转出的甲鱼应在天气较好时转移,并提前做好消毒。③稚甲下塘前要培育水质,增加肥度。④要加强巡塘管理,发现病死甲鱼,及时捞除并作无害化处理。

罗氏沼虾,虾苗放养结束,白体病较少发生,但可能发生黑鳃、软体病等。建议:1、消毒水体,调节水质。定期用生石灰10kg/亩左右或者用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适时开机增氧,并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由于近几年来近郊水源污染较为严重,常发生进水死虾事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水源水质有污染情况的,应特别注意水质变化,切忌大排大灌,少量换水时,及时开机增氧。2、投喂优质饲料。

南美白对虾,外塘虾苗放养基本结束,易发生肠胞虫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桃拉综合症、虹彩病毒病(黑脚病)等。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还要防止因连续阴雨天导致的虾病暴发。建议:①调节水质:定期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药物做好水体消毒,并交替施用生物菌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适时开机增氧。下暴雨前后一定要增开增氧机,调节pH值至正常。②科学投饲:饲料应投喂新鲜优质的白对虾专用饲料,并定期或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地在饲料中添加罗维素鱼虾补乐、免疫多糖等,以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编辑:防疫检疫科
信息来源: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