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市级动态

柴世民调研指导未来乡村建设:突出“三个更加注重”,努力打造未来乡村标杆样板

 

12月23日,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柴世民带队赴西湖区、萧山区调研指导未来乡村建设工作。之江管委会副主任马定忠、萧山区政府副区长吴为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屠国兴参加。

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风景如画、历史悠久,1954年至1966年间,朱德委员长曾先后四次到访,指导茶村发展规划,对村庄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柴世民实地参观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秀空间”生活美学馆等,充分了解外桐坞村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对外桐坞村依托绿水青山资源筑巢引凤吸引艺术大师、走出融合发展之路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外桐坞村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吸引艺术家纷纷入驻,艺术与乡村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相融与互促发展,滋生出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改变了乡村面貌,带来了富民产业,提升了乡风文明。他勉励外桐坞村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放大自身红色文化、艺术、生态等优势,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提升品质,实现乡村艺术、创意、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强民富,努力打造成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标杆型乡村。

长埭村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村内茶园连绵起伏,具有独特的绿水青山秀丽之美、远离尘嚣静谧之美、创新创业活力之美。柴世民实地查察看了长埭村茶园、田园和手作园等未来乡村建设项目,对长埭村借助美丽环境优势和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电影学院等资源,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的做法表示赞赏。他鼓励长埭村要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继续做精茶园这一最大底色,依托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名人、工匠、创客入驻,持续孵化文创产业,实现“农业+文创+旅游”完美结合,真正使未来乡村有乡愁、有文化、有产业,让村民更幸福、让乡村更美好。

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是“千万工程”的重要源起地,近年来该村锚定“共同富裕”目标,以“数字乡村”“绿色发展”为支撑,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率先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奋力书写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梅林答卷”。柴世民实地走访了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美丽田园和乡村集市,对梅林村环境面貌、公共服务和农民收入的巨大变化给予高度赞赏,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乡村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好新型集体经济听取了镇村干部的意见建议,他鼓励梅林村努力打造成为未来乡村的标杆、乡村共富的样板。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柴世民与当地区、镇、村三级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建设未来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抓手,杭州的未来乡村建设条件优渥、前景可期。他强调,未来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尤其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

一是要更加注重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坚持与农民群众心贴心,将“为村民而建”这一宗旨贯穿始终,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服务集成改革,强化村级平台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配套水平,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建设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要更加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提升基础设施,鼓励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效益化经营;强化科技赋能,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在种质资源、生态种养、智能化作业等环节下足功夫,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高效、绿色科技、数智领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是要更加注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提升。用好乡村资源禀赋,立足乡村最美底色,做强乡村产业,盘活闲置“三资”,推动农文旅融合,带动村强民富;因地制宜选择“定制化”招商、“公司化”经营、“联合体”运作、“项目化”带动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编辑:
信息来源: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