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萧23号建议的复函

方建庆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精准指导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由我局主办。经研究,现复函如下:

一、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发展目标,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完善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发展动能,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和旅游等功能越来越凸显,农文旅融合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所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1、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关于整乡镇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为引领,协同开展六项行动,做精六大传统产业,做优六大特色产业,做强六大新兴产业的“16666”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83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48家,其中国家级29家、省级86家。

2、坚持改革引领,激发要素活力。针对“人、钱、地”等重点要素、重点领域,坚持改革引领,努力清除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障碍,进一步激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在“人”方面,先后举办两届“杭州市农创客大赛”,吸引青年创客和农二代等各类优秀人才回乡返乡创新创业,推进“两进两回”工程落地落实。全面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行动,深入推进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转型升级。按照现代农业、乡村新型产业和乡愁产业三个产业方向,率先认定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和大师工作室,培育和认定了一批乡村产业发展的“乡秀才”“土专家”。在“钱”方面,自2019年起,市财政设立10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大专项,用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和撬动各类资本投资乡村产业发展,我市在建的6个省级农业园区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达32亿元。建立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优化投向结构,突出精准扶持,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在“地”方面,多措并举保障设施农业用地,充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农业种植和养殖配建的辅助设施用地,强化急需的设施农业项目用地保障。

3、坚持科技兴农,增强发展动能。围绕“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目标,搭建杭州数字农业综合平台,建设统一用户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农业资源要素管理和“菜篮子”数字监管服务等系统,实现数据交互、信息共享、多源数据融合。2020年新立项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创建项目4个,列入省级数字工厂创建项目14个。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经营主体的科技发展能力,构建四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到位率和成果转化率。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主要粮食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全市涉农区、县(市)全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机端APP移动监管。加快传统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普及畜牧业物联网技术,组合无线传感器监测、智能调控和远程监控系统、二维码标识等技术,创建智能化“数字牧场”,创建以数字化应用为重点的高水平美丽牧场10个。积极推进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建成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示范点82家、“跑道”350条。开发启用新茶标数字化管理系统,形成全程闭环监管,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4、坚持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畜牧业向美丽生态转型,渔业向低碳高效转换,种植业向清洁优质转变,农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全市涌现出桐庐蜂蜜、临安山核桃、杨村桥草莓等示范性全产业链,余杭区“禹上田园”、富阳区“富春山居”、淳安县“千岛农品”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互联网+基地+社区”的无接触直配和线上销售服务不断拓展,农产品电商直播营销模式、邮政公司农产品社群电商等得到进一步发展,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社区的电商渠道。“网上农博”平台持续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结合、县乡村物流联通的电商平台逐步形成。2020年全年农村电商实现销售总额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7%。

5、坚持产业融合,提升发展效益。围绕全省“大花园”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美丽田园、景区村庄、休闲乡村等建设,大力发展采摘游、周末游、度假游,不断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农旅一体化发展。不断丰富以传统民俗、农产品采摘等为内容的节庆活动,引导乡村休闲产业向度假、娱乐等高层次体验消费转型,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创意农业、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的深度融合。以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农村闲置房产的盘活利用和“空心村”二次创业。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1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65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十四五期间,乡村产业发展将以建设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协同乡村建设共同发展,成为美丽经济转化的重要窗口。

1、加强顶层设计。今年,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千万工程”开展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21]10号)。将从单纯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为“美丽乡村普惠、数字乡村赋能、未来乡村引领、集体经济保障”的全面乡村振兴行动。目标到2025年,实现美丽经济转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50%达到100万元。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600亿元,乡村旅游突破1亿人次,经营收入突破100亿元。真正将美丽乡村和乡村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发展。

2、明确工作重点。

一是培育乡村特色村。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要求,选择在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创业创新等方面较为突出的行政村,加强乡村规划,严格建房审批和农房改造,挖掘特色元素,彰显特色风貌,形成一批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历史村庄、文化村庄、艺术村庄、数字村庄、创业村庄等。

二是加快产村融合。依托美丽乡村,按照“产业特色明显、融合程度深入、经营机制健全、利益联结紧密、服务功能完善、带动作用明显”要求,片区化推动各类主体相互渗透、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与乡村协同发展、集体经济组织互惠共赢,到2025年,打造产业兴、农村美、生态优、农民富的产村融合园和品质村100个左右。

三是做强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品牌为引领,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发展服务联结型、“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联合型等生产经营服务主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升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广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做法,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农产品品牌管理。

四是推进乡村经营。通过实施“两进两回”行动,集聚各类特色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人才引育。按照乡村产业发展和村庄经营需要,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总结推广乡村运营师、农村职业经理人等做法,支持乡贤、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经营,通过“村+公司+农户”等模式经营乡村资源,村级集体以资源形式入股,促进村庄经营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支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3日

编辑:
信息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