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水产养殖8月病害监测及9月病害预防
- 发布日期:2021-09-07 16:18
一、2021年8月份杭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来源于余杭、萧山、富阳、建德、临安、桐庐、钱塘区等7个测报站31个测报点。测报面积共计324.33公顷,均为池塘,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
二、本月测报品种有鲫鱼、翘嘴红鲌、南美白对虾和甲鱼,共4个养殖品种。
三、8月病害流行及损失情况:翘嘴红鲌发生1种疾病,即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1.36%和1.64%,发病面积平均死亡率为10.26%;南美白对虾发生1种病因不明病,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56%和3.64%,发病面积平均死亡率为5.46%。
8月份,从各品种测报点的生产情况来看,4个品种翘嘴红鲌和南美白对虾发病;翘嘴红鲌发生1种疾病,即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该病从6月初即开始发生,鱼体头部、眼睛、上下颌等均有充血,有的病鱼肛门有卵流出,肝脏肿大充血,同池混养的鲢鱼也有发病死亡情况,原因可能是进入繁殖季节,部分鱼体产卵引起擦伤,体质下降,加之水质不良造成感染。通过采取停食、泼洒二氧化氯消毒水体和底改药物措施,有所控制,但8月份处于集中产卵期,可能同样原因造成鱼体擦伤感染发病,死亡率比上月大大升高。发病规格已达500克/尾。南美白对虾8月初发生病因不明病,症状以空肠空胃为主,也有部分虾出现红体。病虾基本上为今年第二茬6月份放养的虾苗,规格5—8cm不等,发病原因可能主要与7月底“烟花”台风和8月上中旬持续强降雨有关,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是放养的虾苗质量不佳。已采取轮捕、泼洒微生物制剂和维生素C拌饲投喂等措施,随着天气转好,水温上升,已基本好转。
9月份,总体气温、水温有所下降,日温差增大,对一些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有利,应抓住时机,加强科学投喂,但9月份常有低气压、强对流天气出现,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白露心”后常常是第二个鱼病高发时节,对此提醒广大养殖户不能掉心轻心,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鲫鱼养殖鲫鱼、翘嘴红鲌,是寄生虫病和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及时预防。建议用含氯制剂全池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进行预防。一旦发病,及时对症下药。
南美白对虾,气温、水温逐渐有所下降,应谨防强对流天气引起水质突变,疾病暴发死亡情况,白斑病毒、皮下组织传染性坏死病毒病、弧菌病仍可能暴发。另外,进入旺捕期,应注意及时捕捞,降低风险。建议:1.合理投喂饲料。投饲量根据天气、成活率、残饵量等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投喂的饲料控制在1小时以内吃完为宜。并做到每天投饲二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散投。投饲后,必须在投饲带以外进行饲料检查,检查饲料必须到位。风和日暖时多喂,雷阵雨、暴风雨、寒流侵袭(降温5摄氏度以上)时少喂或不喂;南美白对虾大量蜕壳的当日少喂,蜕壳1天后多喂;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或恶化时少喂或不喂。2.加强水质管理。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及时消除水体分层,同时随着虾产量的提高,夜间要提前和延长开机时间,避免虾塘缺氧泛池。每天还要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作好雷雨大风的防范,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开机增氧,必要时还可投放化学增氧剂等。根据池塘水质状况,适量进换池水,进水量每次控制在5厘米左右,切勿大排大灌。每隔15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物制剂,或生态制剂,或底质改良剂,保持虾池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3.做好捕捞工作。一旦当南美白对虾达到商品规格时,须仔细分析放养量、成活率、投饲量、池虾规格、水质和底质状况等,若放养充足、成活率高,每亩的投饲量达到150公斤左右,则应做好南美白对虾的捕大留小工作。可适时用地笼诱捕或牵网牵捕、上市。
甲鱼(外塘),易发生腐皮、疖疮、穿孔、失血性肠炎、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鳃腺炎等疾病,刚放养的稚鳖还易得白点病等。建议:1.科学投喂,投喂优质饲料,由于9月份仍处于摄食旺盛期,应加强投饲,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中草药和微生物制剂等,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力,还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投饲量,避免引起水质污染,做到少量多餐。2.加强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适宜浓度为15~20克/立方米。水体消毒后3~5天,可泼洒水质和底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3.加强巡塘管理,发现病死甲鱼,及时捞除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发病池的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