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农业防暴雨及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 发布日期:2022-11-30 13:47
受寒潮影响,11月29日起我市将会有一次剧烈降温、大风、大降雨过程,预计日均气温最高降温幅度可达14~16℃,最大偏北风8~10级,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或雨夹雪,我市主要农作物要及时采取以下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一、小麦、油菜
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我市小麦、油菜播种进度偏慢,苗期长势总体偏弱,应对寒潮的主要措施有:
1、疏通三沟
及时清理围沟、厢沟、腰沟,做到沟沟相通,三沟配套,确保明水能排、暗渍能滤,排除渍害,促根增蘖,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可结合浅耕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透气条件,提高土壤温度。
2、培土壅蔸
培土壅蔸可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热传导能力,提高土壤保温能力,增强作物抗寒能力。
3、增施肥料
对苗小苗弱和底肥不足的田块,应早追提苗肥,促进苗情转化。对可能发生冻害的田块,可提早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自身抗寒性能。
4、植保技术
若寒潮造成冻害,要及时清理冻伤的叶片或冻死的作物,保留健康的枝叶,以免受冻组织诱发病害。要关注小麦锈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的发生,及时喷药防治。
二、蔬菜
1、强化保温措施,加固塑料大棚
低温雨雪大风天气来临前,要密闭棚门、压好裙膜、拉紧压膜带;大棚膜面要绷紧平实,确保没有破口裂缝;及时检修大棚骨架,有必要的应增加支撑柱,及时移除遮阳网和防虫网等。
2、加强覆盖,保温防冻
设施蔬菜可采用多层覆盖等措施提高棚内温度,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加温,必要时采取补光灯应急增温补光,温度回升时适当通风降湿。
3、加强田间管理,降湿防病
利用晴好天气对露地和设施蔬菜田间进行沟渠清理,降低田间湿度;大棚内全畦覆盖地膜,沟内铺干稻草,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黄叶,促进通风透光;可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蔬菜抗寒力。寒潮后要关注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等蔬菜苗期病害的发生,及时喷药防治。
三、果树
1、做好树体保护
采用石灰水涂白枝干、稻草包裹树干、培土覆盖根颈和遮阳网覆盖树冠等方法来防止果树树体受冻,尤其要注意对幼年树的保护。
2、检查大棚设施
及时修复破损的棚架和覆膜,加固和绑缚大棚,防止因覆膜破损或被风吹开而受冻。棚内温度过低时,要采用人工加温。
3、灌水保温,熏烟增温
树根灌水保湿,树冠喷水增湿或喷布抑蒸保温剂以减少水分蒸发。关注每日天气预报,有霜冻的傍晚,可在果园四周用柴禾、枯枝落叶、杂草、锯木屑等进行熏烟增温,每亩约3~5 堆。
4、植保技术
寒潮过后,要剪除冻伤枝梢、病虫枝等,同时可喷叶面肥促进植株复壮,预防病害的发生。
四、茶叶
冬季茶叶处于休眠期,一般低温阴雨对茶叶影响有限,但若遭遇风冻或极端低温,会影响茶树过冬和来年春茶生产,要根据天气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防寒保温工作。
1、合理施肥
做到“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
2、灌溉保湿
在入冬前给茶园灌足水,并辅之行间铺草,提高土壤热容量。
3、茶蓬覆盖
采用稻草、无纺布、地膜等材料直接覆盖茶蓬,一方面可以起到增温作用,另一方面可防止茶芽直接结霜,造成损伤。
五、中药材
1、露地中药材
及时培土,增加根系深度。浙贝母、元胡等大田种植药材可采用秸秆、茅草覆盖保温,也可在霜冻发生前一天灌水防霜冻。遭遇连阴雨时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2、设施中药材
在寒潮大风来临前利用拉线、临时支架等对栽培设施进行加固,野外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树桩要立支柱。及时修复受损棚膜,压紧塑料薄膜。可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与光照,早晚关闭大棚,加盖覆盖物等保温增温,有条件的可根据温度情况采用电热加温。
六、食用菌
1、工厂化栽培食用菌
在低温寒潮期间可在新风机内部加装预热装置,避免工厂化蘑菇等出菇房温度剧烈波动。
2、香菇、蘑菇等常规设施栽培食用菌
低温寒潮期间,暂停菌棒、料面注水补水操作,同时压紧塑料薄膜,并注意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避免菇脚过长,影响品质。
3、黑木耳、大球盖菇、羊肚菌等露地栽培食用菌
开好排水沟,避免菌棒(菌床)积水,若温度下降到10℃以下暂停补水操作;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及时采收木耳,并在塑料大棚内搭架,晾晒木耳,避免流耳和形成拳耳。
七、花卉
1、加强防冻保温
在育的种苗、盆花、名贵花卉做好入棚保温工作。百合需加强加温工作,尤其是低温来临时,夜间应持续加温,防止棚内温度骤降产生冻害。非洲菊主要为简易大棚生产,低温冰冻来临时,需加膜抵御低温,可采用大棚内加一层无纺布的方式增强保温性能。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
加强大棚通风和温度管理,控制好土壤和基质的水分,浇水应选择在晴好天气且日最低气温回升至5℃以上时,并严格掌握浇水量,在寒潮来临时应停止浇水。
八、水产
1、提高水位
池塘放养的,迅速注水,加高水位至最高水位线。保持养殖水位在1.8米以上,有条件者视池塘深度可加深至2.5米。注水时避免水流直冲塘底,造成鱼体应激反应而引起鱼冻伤。调节池水肥度,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50厘米,以利于吸收阳光辐射,提高中下层水体温度。
2、适时增氧
阴雨低温天气,大气气压低,水体溶解氧会随之下降,此时表层水温度低、底层水温度高,易引起水体上下对流,使池底的腐殖质翻起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因此,要适时开启增氧机,最好配置底增氧,促进上下水交换,提高池水溶氧含量,防止鱼类浮头及冻伤。
3、做好保温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搭建保温棚。设施养殖要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修补,备足燃料,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尤其要做好苗种繁育场、工厂化养殖基地等养殖设施保温防冻工作,确保亲本和成鱼安全越冬。
4、提前上市
对不能适应低温的品种,要及时起捕提前上市;对无完善的越冬设施的池塘,出现严重死鱼而难于救治时,应将能上市的鱼类尽快起捕上市,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5、加强管理
按时巡塘检查,早、午、晚至少巡塘三次,配备温度计随时监测越冬棚气温和水温;不进行拉网、运输、转塘等操作,保证池塘安静,将鱼类的应激因素降到最低。
6、监测病害
及时捞出死鱼并做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防止发生暴发性鱼病,同时注意防治鱼类水霉病等疾病。
九、沼气
1、及时应对雨雪冰冻灾害
应落实有效的低温冰冻、雨雪天气的防范措施,防止沼气池体、管道的冻裂破损,盖板搭棚的积雪压塌等现象发生,尤其是黑膜沼气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进行排水和雨雪清扫,避免池体表面大面积积水和结冰。
2、安全合理使用沼气
严冬时节,部分农户习惯紧闭门窗,室内通风不良,容易引起沼气中毒。在使用沼气时应适当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使用沼气的房间不能同时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