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技交流

池塘内循环“跑道”流水养殖花䱻案例

一、技术概述

花䱻是目前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供不应求。池塘内循环“跑道”流水养殖,可实现规模化、优质化生产,便于管理操作,有助于解决花䱻的大批量供应,更好地满足市场。

二、效益效果分析

建德市大洋传统生态养殖园,基地位于建德市梅城镇滨江村,池塘面积32亩,建有4条内循环流水养殖“跑道”,于2020-2021年选择1条“跑道”开展花䱻养殖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情况:

2020年1月15日放养花䱻(冬片)5万尾,放养规格为140尾/千克;经过10个月左右养殖期,测产时平均规格102克/尾。记录养殖期成活率90%,折算单条水槽产量为4512千克。

2021年7月1日放养花䱻(夏花)11.5万尾,放养规格为1000尾/千克;投喂配合饲料,经2个多月养殖,随机抽样111尾计总重1.4千克,平均规格12.6克/尾。记录养殖期成活率90%,折算单条水槽产量为1300千克。

经济生态效益:

“跑道”花䱻两年养殖两茬,按养到年底计算,累计生产商品鱼6650千克,塘口价花䱻40元/千克,两年合计花䱻产值26.6万元,效益8万元。

外塘套养花、白鲢、珍珠蚌构建生态系统,养殖尾水采用生态型治理模式,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规范养殖用药,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使用,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示范带动周边“跑道”养殖25条,外塘面积250余亩。

图1:基地现场

IMG20210929145744

图2:花䱻测产

三、管理要点

1、鱼种放养。放养鱼种完成人工配合饲料驯食,鱼种符合 SC/T 1098的要求。放养前做好鱼种消毒。放养密度以400-500 尾/m2为宜。

2、投喂管理。鱼种放养后进行适应性驯化。适应性驯化完成后,采用“四定”原则进行投饲。每天投喂专用配合饲料,初期每天6-8次,后期逐渐减少到2-3次,当鱼不再集群抢食时结束投喂。投喂的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38%以上、粗脂肪 10%以上。随鱼体生长调整饲料饲料型号。每天投喂饲料 1.0 小时~1.5 小时后开启吸污机吸污,每次吸至排污管出水的水色与池水基本相同时停止。在池塘净化处理区适当种植水生植物;适量投放鲢、鳙、螺、蚌等;适时施用微生态制剂。

3、分级管理。花䱻个体较小,主要依靠群体产量,当个体差异较为明显时,应及时进行分级,一般一个月分级一次。花䱻对溶氧要求较高,在苗种适应性驯化完成后,应24 小时不间断推水,随鱼体规格增长不断加大推水量,视水体溶氧监测数据适时开启底增氧。


编辑:何蕴华
信息来源: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