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200号提案的复函

卜琰委员: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杭州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区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200号)收悉。经商市发改委与市数据资源局,现复函如下:

一、建设乡村数据大平台方面

去年,我市以打造“数字乡村标杆地”为目标,积极推进“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创新实施杭州数字乡村“景秀计划”,创建的应用场景成果亮眼。其中,市农业农村局“数智农安”和建德市“数智草莓”入选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场景;临安区“农房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平台”入选全省数字社会第一批优秀应用场景;市农业农村局“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临安区“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建德市“建村钉”入选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第一批优秀应用。

1、量化乡村数据指标体系。目前,针对当年或近几年主抓的乡村振兴领域工作,建立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考核。特别是数字农业、农业双强、低收入农户等重要领域,均已建立成熟的数据系统,进行数据维护、动态监测、模型管理和评价分析。

2、积极建设数字乡村。市数据资源局充分发挥城市大脑驾驶舱的建设经验,在数字乡村驾驶舱数据指标选取、相关系统接入、中枢资源申请、展示屏共性和特色设计、建设技术规范、管理规范、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全方位给予业务指导、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建立密切沟通机制,及时协同解决业务难点、技术难点,及时助力数字乡村驾驶舱顺利在农民丰收节上线。

3、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坚持“数据赋能三农”,助力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坚持数据化、指标化、可量化。持续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全面融合,形成市县一体统筹、集约高效的平台架构,有效对接省级平台。支持乡村党建智治、乡村治理直通车”、数字乡村、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法治等综合应用建设。在省大数据局的指导下,推进场景“一地创新、多地复用”工作在数字乡村中展开,打通服务下乡最后一公里,探索知识下乡、资源下乡、消费下乡、产品(商品进城)乡村振兴核心关键问题的数字破题。

二、以乡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方面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为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在杭州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活力,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扶持激励。

1、提升农民的数字化素养。数字化作为常用手段,已渗透到乡村发展各个方面,助力农民更好享受数字化的红利。目前我们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行动,已培育高素质农民及实用人才1.3121万人。通过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搭建农村电商培训等平台、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等,开展好千万农民智能手机应用培训、利用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普及性培训等。提高农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熟练掌握数字技能。

2、坚持培养农业农村干部数字技能培养。发挥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参观、学习、培训作用,已经开展农业农村条线带队专项观摩学习培训活动4批次,为140名农业农村干部培训讲解了城市大脑经典场景建设、功能、数据支撑、业务优化及使用情况。同时专门派人积极参与农业农村数字场景谋划、建设、评价等各环节工作,点对点向农业农村干部传授数字技能,培养他们数字理念、数字思维、提高数字技能。

三、加快未来农村社区建设工程的评价指标建立方面

未来乡村是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数字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日前印发的《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指南(试行)》明确了“五化十场景”的建设要求,强调未来乡村建设是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突出数字化改革重点。包括落实乡村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实时发布和零延时预警等应用场景,农村应急广播;“雪亮工程”全覆盖、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完善,具备直播电商基础;建立农村数字安全系统,常态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围绕“数字社会12领域”,落实村民互助和信息共享,方便村内设施损坏保修,创新符合乡村需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鼓励打造乡村CIM系统,提升一张图对基础设施、治理能力、服务能力的管理水平,推进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建成全方位、立体化、闭环式的“网络+”数字治理模式,“乡村大脑+数字驾驶舱”全面上线等,进一步推动乡村有序、有质、有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试行杭州市未来乡村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部门协调,用好大数据平台,增强数据有效利用率,力求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绩、乡村得以全面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关心支持,并多提宝贵意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7月22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

联系人:卢永军,联系电话:85256971

编辑: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