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杭州农业农村

打造农业标准地 杭州要推进“科技强农 机械强农”

杭州农业如何高质量发展?9月29日至30日,杭州市在临安召开了相关现场会。会上提出杭州将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为切入点,打造适宜不同产业需求的农业标准地,联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会议选择了临安三个很有代表性的现场考察点。

於潜镇现代农事服务中心,是浙江省首批十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之一,不仅集中了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适用农机具,配置现代化育秧中心,而且已建成产业大脑实现大田全程数字化管理。

天目粮仓引进杭州供销农发集团整体托管,连片流转面积近4000亩,与村建立共富基金,未来将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金惠粮油联合社已形成稻米生产、加工、社会化服务、新零售全产业链模式。


“这三个考察点生动展示了杭州以科技、机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和未来图景。”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要以科技、机械高质量落地加快重塑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重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规模流转建设标准地、引育头部农业企业建设大项目加快重塑农业经营体系。

让农业“双强行动”落地,破解“低小散”、推进规模化农业发展是关键。会上,杭州下发了推进农业标准地建设实施方案。

这也是不少区、县(市)正在积极推进的一个重要措施。


譬如建德已建成农业标准地1.6万亩,其中草莓标准地5090亩,形成国资公司“开发建设”、莓农“拎包入住”、村集体“土地入股”、村民“流转获租”“务工挣薪”的共赢格局。“仅我们杨桥村桥镇1380亩的草莓标准地,就让村集体年增收276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务工收入120万元。”建德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大会上,有10家企业发布了建立生产基地或订单基地的迫切需求,“这也证明了引导土地整村流转建设农业标准地,是有需求、有市场,企业也是欢迎的。”杭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标准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杭州将加快推进经营权流转、大力开展标准地建设、积极推进项目招引、强化项目服务保障。计划到2025年,农业标准地将在杭州涉农乡镇(街道)全面推行,涉农重大产业项目原则上都将以农业标准地项目方式推进。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业标准地建设,杭州还将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将土地流转风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开发土地流转风险政策性险种,并将土地流转风险纳入农信担保范围。

编辑: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