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及解读>本机关其他政策文件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杭州市综合种养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杭州市综合种养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4月18日


 

 

杭州市综合种养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综合种养在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中共杭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杭州市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杭州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树立大食物观等有关重要论述,围绕农渔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通过示范带动、技术集成、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稻渔共生、稻渔共赢”和“以田养鸭,以鸭促稻”的综合种养模式,进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绿色环保、稳粮增效”的综合效益,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 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粮增收、以渔促稻。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坚持以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SC/T 1135)为指导,严守稻渔综合种养田块鱼沟、鱼凼开挖面积不超过10%的红线。通过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激励和调动各类主体发展稻渔、稻鸭综合种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典型引领、示范推广、辐射带动的要求,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科学规划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适度发展产业规模,形成特色明显、差异发展的综合种养新格局。

(三)坚持生态高效、绿色发展。强化技术模式创新和支撑能力,重点开展稻虾、稻鳖、稻蛙、稻鱼和稻鸭等模式推广。突出综合种养产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低碳特点,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提高稻米和水产品(鸭类产品)品质,提升稻田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综合种养比较效益优势,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提高农民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

2023年全市综合种养实施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含稻鸭),2024-2027年按要求完成省厅下达的指标任务;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或鸭10羽)、稻谷1000斤(山区或特种水稻800斤)以上,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与水稻单作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30%和50%以上,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新“稻”路。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布局。各地应根据稻田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科学制定并落实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杭州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水稻)建设,合理确定优先发展区域。平原地区要鼓励种粮大户开展农作制度创新,创建工程标准化、产区规模化、管理智能化、经营全链化的综合种养基地,整体成片产业化推进。西部山区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整体谋划,因势利导,鼓励集中连片特色发展,实现小规模与大规模互补生产,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

(二)强化种业。加强优质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增强苗种供应能力,为综合种养所需水稻和水产(鸭类)良种提供保障。依托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研发综合种养优异水稻品种,加强小龙虾、中华鳖、蛙、鱼类及鸭类等苗种供应能力,建设本地良种场和繁育基地。根据所选用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从田间布局、品种搭配、水稻栽插和机械配套、种养殖协同、病害防治等方面技术,提升技术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良种优势。培育良种场和繁育示范基地5个以上。

(三)熟化模式。以全市水产、畜牧、粮油等农技推广体系为技术支撑,发挥科研院所和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优势,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创新,重点推广稻鳖、稻虾、稻鱼、稻蛙、稻鸭等模式,鼓励探索稻田+设施化养殖等模式,形成一整套操作流程图、技术明白纸,总结提炼一批适合本地区推广的稻渔、稻鸭综合种养操作规程。加强良种选育繁育、种养品种选择、种养殖管理、减肥减药、绿色防控、饲养管理、农机农艺融合、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等环节的研发与示范,研制种收、投饲、消毒等高效实用机械,推进“机器换人”,加快全程机械化。全市集成适合不同区域推广应用的综合种养模式5种以上,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交流观摩2000人次以上。

(四)培育主体。支持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模式,推广季节性流转,培育综合种养领军企业,深化生产托管服务,形成规模优势和牵动效应。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的培育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掌握水稻种植、水产养殖、鸭类养殖、三产融合、品牌打造的复合型人才;支持整县、整乡镇推进,点面结合,推进市、县重点基地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全市综合种养实施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含稻鸭),并巩固提升。

(五)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综合种养模式放大效应,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研学科普、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种养品牌与当地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相融合,通过博览展销、电商直播带货等,积极开展品牌营销推介;开展优质产品评比推介活动,发布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优秀案例;支持各地结合传统种养文化和民俗资源,挖掘农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价值,开展科普教育、农事节庆等文旅活动,打造增收致富新渠道。培育或融合稻渔、稻鸭品牌6个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综合种养发展工作,根据市级方案因地制宜编制县级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市局组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区、县(市)局主要领导及市局相关处室(中心)负责人任组员的专班,下设工作小组,各地参照建立专班,建章立制、明确分工。各部门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形成上下共管、有序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保障。要充分利用“双强”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创建等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资金支持综合种养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连片开发、良种配套和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要将发展综合种养产业纳入农业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支持范围,努力保障相关生产、加工、交易和物流等设施用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撬动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奖补稻渔、稻鸭综合种养市级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各地也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补贴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资金利用绩效,确保政策惠及广大农户。创新综合种养保险、信贷等金融支持,提高产业抗风险保障水平。

(三)加强生产监管。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发展综合种养生产不得改变耕地地类;严禁超标准开挖耕地,鼓励发展少沟或无沟化模式,优化沟坑式样,最大程度发挥边际效应,保证水稻栽插密度。严格沟坑占比,沟坑面积不得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沟坑宽度不超过5米、沟坑深度不超过1米。将以种为主的综合种养类设施纳入种植类设施管理。不得擅自开展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场所建设等设施农业用地负面清单类型。要加强稻田生态环境监测,强化投入品管理,按要求实施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加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力度。

(四)强化考核督导。各地要严格落实责任,做好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监督、验收、审计等全过程管理,并将市级项目立项、验收结果、资金拨付文件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报送市局备案。市局负责下达任务清单及扶持资金,根据各地验收和推荐情况,适时对项目进行抽查复核,认定市级综合种养基地并发文公布;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进行适时考核评价,实现长效化管理。

(五)做好宣传引导。各地要聚焦产业“强”、环境“美”、产品“优”、主体“富”等综合种养特色与优势,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杭州特色的综合种养典型案例,提炼形成“杭州模式”。通过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综合种养生产的优质稻米和生态水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让综合种养成为展示杭州现代农业绿色生态示范、产业提质增效、粮食保供增收、乡村共同富裕的一张金名片。

 

附件:2023年各区、县(市)综合种养实施推广目标任务

 

 

 

附件

2023年各区、县(市)综合种养

实施推广目标任务

单位:亩

区、县(市)

目标任务含稻鸭)

萧山

11000

富阳

25000

桐庐

15000

钱塘

8000

临平

4000

余杭

23000

临安

6000

建德

10000

淳安

2000

西湖

1000

合计

105000

 

备注:2024-2027年按要求完成省厅下达的指标任务。




编辑:
信息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