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省级种植业重点县名单,余杭入选!
- 发布日期:2023-05-06 17:12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公布畜牧业重点县和种植业重点县名单的通知》,余杭区榜上有名。近年来,余杭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 022年,余杭区粮食总面积22.8万亩,产量10万吨,其中小麦面积8.4万亩,早稻0.3万亩,晚稻11.7万亩,旱杂粮2.4万亩。通过稻麦轮作模式的推广,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九连增;蔬菜播种面积20.68万亩,产量39.50万吨;茶叶种植面积7.15万亩,全品类成品茶产量约9000吨,产业总产值50亿元;水果种植面积3.52万亩,产量3.93万吨。
在粮食方面,余杭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制定扶粮惠农政策,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各项增产增效举措,保障粮食生产连年稳定增长,为省市粮食安全贡献余杭力量。2017年2月余杭区政府获得浙江省第二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铜奖单位、2020年3月获得浙江省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金奖单位;2020年、2021年、2022年浙江省产粮大县、2021年11月余杭区农业农村局获得浙江省粮食增产保供成绩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在径山茶方面,其始栽于唐兴于宋,距今已有1280余年历史。作为余杭区历史文化名茶,凭借其优异的品质、规范的管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名副其实的余杭农产品“金名片”,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名茶、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等荣誉称号,于2019年1月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2年11月“径山茶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区现有加工企业8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初步形成了径山毛峰绿茶为龙头,径山红茶、龙井茶、蒸青茶、径山抹茶及各类茶衍生产品共同发展的茶系列产品格局。近年来,余杭区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通过提升发展生产经营、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茶旅融合、资源利用、科技赋能等环节,构建“生产、加工、科技、流通、服务、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产业链条,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水果方面,鸬鸟蜜梨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鸬鸟镇被命名为“浙江蜜梨之乡”。鸬鸟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地保护区域面积1000.5公顷,现有生产规模533.6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下一步,余杭区将继续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同时提升独具余杭特色径山茶产业和鸬鸟蜜梨,使得品牌效应更加突出、产业延伸更大发展、融合特色更加鲜明、组织管理持续高效、示范作用更加显著,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