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计划总结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稳产保供、产业提质、农业双强、协作帮扶、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市“三农”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良好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6亿元,增速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83元,增长5.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9元,增长13.5%。

一、2022年重点工作进展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新建高标准农田3.88万亩、完成率173.4%,补建高标准农田29.31万亩、完成率101.4%。全市粮食播种139.56万亩,增长1.8%,粮食总产量10.60亿斤,基本与上年持平。油菜播种面积36.3万亩,产量6.13万吨,分别增长1.4%、5.9%。蔬菜播种面积150.88万亩,产量351.22万吨。生猪存栏95.31万头,能繁母猪10.1万头,累计出栏131.29万头。水产品总产量17.81万吨,创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7万亩,建成3个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在国务院“菜篮子”考核中连续两轮优秀。西湖龙井以79.05亿元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二)农业“双强”扎实推进。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立项启动10个市院合作项目、43个市级首席专家工作室和产业团队项目。启动建设省重点农业“双强”项目25个,完成年度投资10192.57万元。启动建设市级综合示范型未来农场3家,建成特色提升型家庭农场10家。新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8家,未来农场1家。新建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先行县2个、农机服务中心19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0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个。

(三)美丽乡村品质提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普惠、数字乡村支撑、未来乡村引领”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近两年累计启动美丽乡村特色村60个,数字乡村210个、未来乡村85个,其中44个村被列为全省未来乡村试点,18个村被评为2022浙江数字乡村“金翼奖”百优村。成功打造10条美丽乡村风景带、17个国际乡村休闲体验点。以“山脉、水脉、文脉、业脉”为轴线,新启动打造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2022年有13条线路列入“浙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列入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68.22亿元,接待游客6065万人次。

(四)强村富民活力显现。扎实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培育强村公司500家,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12个。出台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实施意见,探索有偿退出、村级经营、平台运作、整治利用等方法路径,全市新增盘活闲置农房3599宗,帮助村集体和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5.78亿余元。认定全市首批共富村70个、共富带20条、共富联合体10个。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2.56亿元,经营性收入137.25亿元,绝对值和均值居全省第一。西部山区4县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5030”目标,东部地区近90%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

(五)城乡共富步伐加快。建立完善区县协作、联乡结村、镇街结对、村社结对、干群结对“五大机制”,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杭州帮扶工作品牌。今年启动开展新一轮区县协作、联乡结村活动,四个协作组安排资金4.09亿元,实施项目152个。新组建37个帮扶集团,结对帮扶37个欠发达乡镇。创新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由100家城区股份经济强社、100家国有企业、100家民营企业(商会),以新型帮共体形式结对帮扶西部山区100个重点帮促村。

(六)人才引育成效显著。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1256”工程,培训各类乡村人才9001人次。举办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来自25个国家、地区的98个项目参赛。成功举办2022年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大会,成为全国性乡村人才振兴交流平台。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招引培育农创客5128名,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10名农创客代表获全市乡村振兴“金犁奖”称号。认定首批市农技首席专家19名,选树首届杭州市“最美农技员”10名。

七)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开展清廉村居示范创建,累计培育清廉村居建设特色样板46个,培育选树典型案例53个,全市清廉村居数量达到619个,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萧山区益农镇群围村等17个村(社)被选树为省、市清廉村居突出单位和清廉建设优秀实践案例,申报省级善治(示范)村239个。推动乡村“智治”,全市175个涉农镇街、2380个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数字化全覆盖,“建村钉”、村级“智慧印章”和“网上派工”等一批数字化管理得到有效应用。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宅基地审批12857宗,其中线上审批率达71%以上。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三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着重围绕乡村“五大振兴”要求,聚焦建设农业强市,全力打好“三农”高质量发展“九促九提”攻坚战,协同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奋进“两个先行”中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杭州范例。

主要指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西部地区75%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

重点工作:

(一)促生产、提质效。坚持“保面积、保产量、保安全”,粮食播种138.1万亩、10.6亿斤,油菜37.8万亩,大豆18.3万亩。蔬菜140万亩、340万吨以上。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8.8万头左右。按照“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思路,完善种粮降本增效政策,加大补贴和政策性保险力度。积极推进各类共生、轮作、间作等模式,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以上(累计实施2.5万亩以上)。强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促耕保、提标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后半篇文章,提高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逐步实现“三区合一”,保护重要农产品和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到年底,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色农田)20个,实施市级农地提标改造工程4万亩,开展省级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3万亩。

(三)促双强、提基础。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口,加快种业创新发展,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农事服务中心,配置品类齐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9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左右。

(四)促改革、提活力。重点是大力引导土地整村流转。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国有平台、强村公司或农业龙头企业,统一连片开展整治,建设成不同类型的农业“标准地”,再以“标准地”招引规模主体进行经营。对整村土地流转的给予奖励,对流转500亩以上规模种植或建立订单基地的,提高种粮补贴标准,采购销售的给予奖励。2023年启动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试点20个左右。

(五)促融合、提增收。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整合资金重点支持具有先进性、引领性的农业大项目。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等引领带动作用,创新抱团发展、共富基金等联农带农利益分享机制。启动开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产业链打造县域富民产业20条左右,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特别是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六)促建设、提品质。以“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为契机,举办“杭州美丽乡村二十年成果巡礼”等系列主题活动,放大美丽乡村优势,做到点上出彩、线上共富、全域大美。在88个未来乡村、210个数字乡村、60个特色村、17个美丽乡村国际旅游体验点基础上,新启动特色村30个、未来乡村30个、数字乡村100个。重点打造市级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

(七)促投资、提消费。围绕解决好农资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的“最初一公里”等问题,加大乡村数字新基建投资。2023年,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产地仓)10个以上,建设未来农场13个。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推进优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进民生保障城乡同标,特别是解决好农村“一老一小”问题。研究提振乡村消费政策,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八)促帮扶、提内驱。在帮扶上,重点是深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三大机制”,推进“十共协作”,2023年继续落实协作资金4亿元以上。在提升内驱上重点是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深化“两进两回”,开展“五路人才促振兴奔共富”活动,举办全市农创客大赛,研究农创客培育发展政策,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

(九)促金融、提保险。加强与金融、保险机构对接合作,推出一批新的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积极谋划储备高质量农业大项目,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特别是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要提高保费补贴额度。

突破性抓手: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520”工程。启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20个左右。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色农田)20个左右。布局建设农事服务中心20个左右。启动建设农产品冷链基地(产地仓)20个左右。启动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培育认定工作。

(二)县域富民产业“十链百亿”工程。2023年推进建设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全产业链10条。

(三)和美乡村建设“1312”工程。“1”就是一村一模型,计划在杭州乡村大脑为每个行政村建立村庄数字模型。“3”就是三村联动,新启动建设特色村30个、未来乡村30个、数字乡村100个。“12”就是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

(四)强村富民五个“百千亿”工程。

“百司千村亿元”:培育提升强村公司500家以上、参与村社1000个以上,实现经营收益2亿元左右;

“百地千村亿元”: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00个以上、参与村社1000个以上,实现投资分红2亿元左右;

“百镇千宅亿元”: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2500宗以上,直接收入1亿元左右;

“百富千村亿元”:认定共富村、共富带、共富体200个左右,联动村社1000个左右、实现集体经济分红5亿元左右;

“百体千村亿元”:依托区县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打造新型帮共体100个,辐射山区4县村社1000个以上,落实帮扶资金5亿元左右。

(五)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双千万”工程。到2025年,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100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以上,培育农创客10000人以上。2023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培育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和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培育农创客2000人以上。


编辑:
信息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