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 发布日期:2023-06-25 14:38
梅雨季节如何做好农业生产?我们整理了部分生产管理建议,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水稻
当前,我市早稻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单季晚稻处于育苗、播栽后期,部分早播早栽的已进入分蘖期。随着梅汛期的到来,持续降水或强降雨将对早稻中后期生长、单季晚稻播种与移栽带来不利影响,可能会出现早稻病虫害加重、单季晚稻栽插推迟、秧苗超龄等问题。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排水露苗
田间开好平水缺,防止积水过深;强降雨过后,要及时排浅田水。阴雨天可将稻田水一次性排干;如灾后遇高温晴热天气,则不可一次性排尽积水,一般保留3厘米左右水层,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
2、及时播栽补种(苗)
对尚未插播栽的单季晚稻,要抢晴加快播栽,避免机插秧苗超龄或失时直播;对严重受淹或被冲毁的田块,要及时抓紧补种,减少损失;对因强降雨导致田间缺苗倒苗的,要及时进行匀苗扶正,清理苗上杂物和泥浆,并进行补苗。
3、因苗分类补肥
受淹后,稻田肥料流失较多,退水后3~5天左右,单季晚稻田结合分蘖肥,可每亩增施尿素3~5公斤或高浓度复合肥12.5~15.0公斤;早稻田可结合穗肥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
4、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暴雨过后极易遭受病害的侵染与危害,要利用雨停间隙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重点做好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以及直播单季晚稻田的杂草防除工作。
二、旱粮
对已经或即将成熟的春玉米、春大豆等旱粮作物要及时采收。对受淹的旱粮作物,要及时排水和中耕,增施肥料,特别是速效氮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使植株迅速生长;对受淹严重出现倒伏的旱粮作物,在植株尚未形成新根前扶起,并边培土边施肥,促使新根迅速下扎,可适施钾肥,以增强抗倒能力。夏大豆和甘薯处于播种(扦插)期,雨天有助于出苗和成活,但要及时排水防止淹水。
三、蔬菜
大棚瓜菜生产多数处于采收后期,山地蔬菜进入生产旺季。为减少梅雨季节及出梅后的高温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宜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及时清沟排水
提前做好清沟理渠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遇到暴雨田间积水严重时要用抽水机抢排,确保安全度汛。
2、及早采收、加固设施
及时采收近成熟瓜菜,抢收易受淹田地和不耐涝品种蔬菜,减少因灾损失。遇强对流、强降雨天气要采取应急措施,封闭大棚、加固设施。
3、加强在田蔬菜管理
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雨栽培,灾后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薄肥勤施,恢复植株长势;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根外施肥和生长调节,促进作物恢复,如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延长采收期。出梅后高温晴热天气应注意覆盖遮阳网等,防止雨后初晴蒸腾加剧,造成植株萎蔫。
4、及时清洁田园
换茬后及时清园,并进行揭膜敞棚淋雨、灌水休耕,利用出梅后的高温天气进行高温闷棚或土壤消毒等措施,减轻土壤连作障碍;植株残体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可因地制宜采取发酵堆肥、适量还田、园地畦面覆盖等措施,减少病虫基数,防止腐烂污染环境。
5、综合防治病虫害
梅雨季节降雨强度大,地下水位偏高,水淹后根系抗性降低,叶菜类蔬菜的软腐病、茄果类蔬菜的茎基腐病和根腐病、瓜类和豆类蔬菜的枯萎病等病害易发生与流行,根系缺氧沤根也常出现;田间湿度大,瓜类白粉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疫病、豆类蔬菜锈病、条形炭疽病等多种病害易发生,蜗牛田间发生重,需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指导。
6、及时培育壮苗,合理安排下茬作物
为应对梅雨季过后高温天气对部分蔬菜的毁灭性影响,应尽早安排下茬蔬菜生产,在梅雨后期分期播种毛毛菜、苋菜等耐热速生品种,也可采用穴盘播种一批秧苗备用。松花菜、花椰菜、甘蓝等秋季十字花科蔬菜、秋季茄果类瓜类蔬菜采用大棚设施配套遮阳网覆盖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
四、水果
1、清沟排水,及时清园
提前清理排水沟,及时清理园内落叶、落果、烂果并集中处理,消除侵染源。对受淹的果园,要及时开沟疏渠,排除园内积水;淹水时间较长的植株,要剪除部分枝叶。
2、抢摘成熟果实
组织果农抢晴及时采摘成熟果实,采后及时通风预冷,降低果实的湿度,防止果实腐烂,并快速销售。
3、做好叶面追肥
果树受涝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可选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或营养性叶面肥等进行根外追肥,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待树势恢复后,再土施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
4、加强病虫害防治
持续降雨后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应注意炭疽病、溃疡病、黑点病、锈病、褐斑病、黑痘病等的暴发。病虫害一旦发生,应及时选用适宜的农药在晴天的午后进行防治。对水淹的落果也应及时清理,减少病源。
五、茶叶
1、开沟排水
对容易积水的地块,特别是苗圃,要及时开沟疏渠,迅速排除园内积水,降低地下水位。
2、加强茶园设施和茶厂维护
梅涝期间,应加强茶园与茶厂巡查,做好茶园棚架、配套设施等加固工作,做好茶厂可能进水的低处茶叶、物资的转移或防范工作。
3、病虫害防治
目前是茶丽纹象甲发生盛期,危害严重的茶园,可选择人工捕杀或化学防治。进入梅雨季,龙井43易得茶炭疽病,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并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喷洒预防,有效降低发病率。
4、蓄水防旱
为预防梅雨季过后高温少雨的夏季干旱灾害,有条件的茶区可针对不同茶园地貌开挖蓄水池、积水池、竹节沟,实施雨水收集和储存工程,解决茶园抗旱水源问题,提高供水保障率,抵御干旱灾害发生。
5、除草铺草
成龄茶园茶行覆盖度高的注意拔除蓬面草,其行间生长的杂草只要低于茶树高度,则不用拔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表温度。幼龄茶园根部杂草要及时拔除,行间可用覆盖或种植绿肥等措施,减少地面裸露情况,防止水土流失。
六、水产养殖
梅雨季由于水体光合作用减弱、溶氧水平低、饲料易变质和水体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对水产养殖的负面影响较大,为确保养殖水生动物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养殖户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水体增氧
加强巡塘,适当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增氧设备不足的池塘,要提前准备好化学增氧剂,以便及时施用。如发现缺氧泛塘,要立即开启增氧机,并立即抛洒增氧剂等。
2、调节底质,改良水质
针对池塘淤泥较多的池塘,每隔7~10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底质改良。适当加注新水,排掉老水,应用水质改良剂等增加池水透明度,促进水体藻类生长繁殖,如水体PH小于7时,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以调节水体PH至弱碱性。
3、做好投饲管理
要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保持饲料仓库通风干燥,房顶不漏雨,根据天气情况、水质变化、鱼类摄食情况等适当调整投饵量,一般掌握在平时用量的70%~80%,遇到阴雨天气,应进一步减少投喂乃至停止投喂。
4、注意病害防控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产品拌服。塘内死鱼及时捞除并做无害化处理,发现疑似症状,及时送检,确诊后再对症下药,切忌盲目用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加强防灾管理
关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做好场内设施设备检查,淹水的地方注意漏电,确保场内人员及生产安全。检查池塘进排水口,沟渠是否疏通,塘埂是否牢固,及时加固池埂以防止溃口导致养殖水生动物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