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技交流

抗旱防灾农事操作指南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杭州11日出梅、入伏,预计11-14日我市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全市最高气温37—39℃,入夏以来最难熬的日子来临。我们准备了“抗旱防灾农事操作指南”,同时提醒农民朋友们请合理安排户外劳作时间,避免中暑和晒伤。

一、水稻

1、早稻

当前,早稻正处于灌浆结实期,要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灌浆结实。收割前5-7天断水,防止高温逼熟。要掌握85%稻谷黄熟时抢收,避免影响后作连晚种植。

2、单季晚稻

早插的单季晚稻在7月中下旬进入拔节孕穗期,应注意及时复水,根据叶龄和叶色施好促花肥,促进颖花分化;处于分蘖盛期的单季晚稻,应分类及时搁田,并适时施好促花肥。

3、连作晚稻

应根据早稻的收获期,按照秧龄15-20天确定最佳播种期,在7月底前尽早栽插。在秧苗不倒不漂的前提下,尽量浅插,避免败苗、死苗、僵苗。对近期刚完成“双非”整治和新垦造等农田水利设施较差的田块,要密切关注高温干旱对水稻播插的影响,或可根据高温干旱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种植布局。

4、病虫害防治

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单季晚稻适期防治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单双混栽稻区注意二化螟防治。一旦发现迁飞性害虫大量迁入,需及时防治。

二、蔬菜

1、采取降温措施

设施叶菜可采用“大棚顶膜+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方式避雨防虫降温栽培;露地蔬菜提倡应用稻草或其它作物秸秆覆盖畦面保水保墒。

2、加强肥水管理

按照“薄肥勤施”原则进行施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必要时根外追施叶面肥,提高蔬菜抗逆性。叶菜类蔬菜宜采用微喷灌技术,山地蔬菜采用“微蓄微灌”系统,在早晨、夜间进行喷水或灌水。

3、抓好秋季蔬菜育苗管理

茄果类、甘蓝类、芹菜等秋季蔬菜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可采用微喷灌技术降温、增湿,并加强水分管理。出苗前全天覆盖遮阳网降温,出苗后早盖晚揭,定植前一周进行渐进高温炼苗。

4、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持续做好蓟马、烟粉虱、潜叶蝇、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虫害及软腐病、青枯病、绵疫病等病害的防治。

三、水果

1、科学补水

有喷、滴灌条件的果园,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树冠喷水,以补充园地水分、改善园内小气候、确保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没有喷、滴灌条件的果园,漫灌后及时排掉沟中的积水;也可用移动式浇灌,每次都要浇透,如水源充足,每隔3-5天浇一次。

2、适时覆盖

高温导致地表蒸发、树枝和叶面蒸腾加快,为保持土壤水分,可在地表覆盖10-15cm厚的秸秆或割下的果园生草,若覆盖物不充足,应优先覆盖树盘。有条件的果园,可在白天覆盖遮阳网(遮阳率75%),遮阳网覆盖高度应距离植株顶端50cm以上,不能直接覆盖于作物表面。

3、合理负载

葡萄、桃、梨、火龙果、无花果等已成熟的树种要尽量及时采收。尚未到采收期的树种,如果土壤涵水能力差,水源又不足,可采取减轻负载量方法,以确保树体安全,如及时疏除病虫果、劣果,以减轻果树负载量和水分养分消耗,增强抗旱能力。

4、及时增肥

长时间高温干旱,树体易衰弱,果实含水量少,旱情缓解后,可多次喷施叶面肥,补充叶片所需水分,提高树体含钾量;下雨后,立即增施一次氮肥,恢复树势。

5、预防病虫害

树势衰弱易发生病虫害,可根据不同树种的病害发生规律,及时喷药防治,避免引起早期落叶,尽快恢复树势。持续高温条件下,果树树势普遍较弱,应注意日灼等生理性病害。

四、茶叶

1、加强茶园旱热害监测

喜阴的茶树在夏季生长面临高温干旱的严重威胁,35℃以上高温骄阳持续7天以上,茶树易出现旱热害症状。旱热害症状始于冠面的叶片,受害叶出现赤红色焦斑,界线异常分明,一般先出现在成叶上,接着新梢停止生长,嫩叶萎蔫,出现焦边,继而成叶泛红,从而使整叶焦枯脱落。生产者须加强茶园旱热害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干旱期间的茶园管理

干旱期间,不进行修剪、开沟施肥、耕作和除草等作业,应落实灌溉、田间铺草、覆盖遮阳网等减灾措施。

(1)茶园灌溉

水源充足且有条件进行灌溉的茶园,应启用滴灌、喷灌、流灌、浇灌等方法进行灌溉抗旱,可起到补水兼降温的作用。灌溉应在清晨或傍晚时进行。

(2)茶园田间铺草

一般采用茶树行间铺盖的形式,可选择稻草、麦秆、枯草或其他作物秸秆,铺盖厚度在10cm左右。

(3)搭建遮阳网

有条件的平地、缓坡地茶园,旱季可用遮阳网遮阴,搭架并在离地1.8m处覆盖遮阳网。

3、受灾茶园的处理

已发生旱害的茶园在当前高温干旱尚未解除之前,不喷药、不深耕,以免加重旱热害。应待雨透旱情解除后,及时中耕施肥,补充养分,剪去已干枯的枝叶。注意茶尺蠖等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促进秋季树势恢复。

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广大农户需强化安全用药意识,科学防治病虫害。施药时要特别注意,一是避开高温时段,一般在傍晚或清晨施药,谨防人员中暑或中毒;二是施药时应用足水量,防止农作物产生药害;三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蔬果等鲜食农作物的食用安全。

五、水产养殖

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水体藻类、细菌繁殖速度加快,水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季,摄食量大、代谢废物增多,大量消耗水体溶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升高;投喂饲料后水体中多余饲料和死亡个体未及时捞出,高温天气腐败速度加快,会加速恶化水质,导致病害频发。淡水鱼类细菌病、南美白对虾病毒病、弧菌病、鳖细菌性疾病等易高发。

1、不同养殖模式高温应对措施

(1)池塘养殖

高温天气应勤开增氧机,加注新水。虾蟹养殖塘中部分水草不耐高温,夏季容易腐烂漂浮,需及时捞出避免污染水质;对生长过密的水草要及时打头,清理出水道以利于水体交换;利用微孔增氧对底部进行增氧,能够有效防止底质恶化导致的水草发黑、烂根的情况。高温季节虾蟹脱壳频繁,注意补充钙离子促进脱壳。

(2)大棚养殖

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整体呈闷热状态,注意水体供氧,高温天气棚内应注意通风,使棚内气流稳定。可选择在早晨对同池不同规格养殖动物分级分养,避免应激。

(3)“跑道”养殖

“跑道”养殖密度高,夏季增氧机常开,且需提前配备增氧机易损耗配件或液氧等备用增氧手段,防止高温天气增氧机故障,配套外塘及时加注新水。

(4)稻渔综合种养

夏季沟渠水量较少,平原稻渔综合种养应及时引水补水,避免稻田干涸;山区晴天注意沟渠断流现象,保障稻田水源充足,且需及时筑高堤坝,防范山洪、暴雨冲袭。

2、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使用强刺激药物,在进行池塘消毒过程中注意藻类的变化和水体溶氧的变化,消毒过程中会杀死大量浮游藻类,导致池塘缺氧,应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病害发生时,避免高温时间段用药,尽量以内服给药为主。

(2)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并严格控制投饲量,避免污染水质。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养殖对象生长。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捕捞,虾塘起捕时避开脱壳高峰期。

(3)平时增加巡塘次数,做好巡塘记录,对死亡或生病较严重的养殖对象要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六、畜禽养殖

1、做好防暑降温

突出舍内环境温度的控制,做好猪栏禽舍遮阳通风。合理安排畜禽运动时间,早晚开窗通风,可采用舍顶喷水、活体喷雾和湿帘降温等办法,有条件的可在养殖栏舍顶部搭建遮荫棚或临时加盖遮荫物,减少热辐射。

2、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畜禽的热应激。合理安排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最好在早晨及傍晚喂食,减少应激。保证饲料的新鲜性和适口性,特别要注意防止霉变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苏打、氯化钾和维生素C等,以增强畜禽耐热能力,促进畜禽进食和消化。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中可适当补充食盐、碳酸氢钠等电解质。

3、加强疫病防控

要做好畜禽栏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污、垫料,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搞好场内舍内环境清洗消毒,防止疾病传播。饲养管理人员应加强圈舍巡查,重点预防肠炎、高热症等夏季常见病,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死亡畜禽要及时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乱扔,杜绝重大动物疫情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4、抓好安全生产

养殖场(户)要做好台风、暴雨等异常天气的应急防范,定期维修圈舍,加高加固围栏网,并加强养殖重点区域和重点设施的安全生产检查。要主动与当地供电公司联系,备好临时应急发电机,防止因拉闸停电而影响正常生产。

编辑:农作物科
信息来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和种业处、渔业渔政渔港处、畜牧兽医处、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