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采风行 | 临安区白牛村:在“云上”逐梦“共富”
- 发布日期:2023-07-04 15:24
雨后的白牛村隐现在云雾涌动的群山下。2020年,“云上白牛”示范型村落景区在这里落成,名字中带“云”,不仅因为村中独特的自然“云景”,更是因为该村有一片驰骋网上的“数字云”。
早在2013年,白牛村就成为全国首批14个“淘宝村”之一。从2007年初尝电商,到如今“电商+文旅”多个赛道齐头并进,电商发展让原本“云深不知处”的农产品走出大山,也让白牛村逐渐走上“产业在山上、生活在村庄、致富在网上、治理在云上”的共富之路。
“白牛模式”可以为未来的乡村发展提供哪些借鉴?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共同发起的“千万工程”20周年成果巡礼大型新闻采风行动走进了这个位于临安区昌化镇的小山村。
白牛村的名字,来自村上一座不到20米长的白牛古桥。
桥所在的位置叫白牛码头,是杭徽古道的必经之路。桥下的水墨墙绘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码头的繁盛景象——“这幅画是根据老一辈村民的回忆画的,据说最热闹的时候,码头周边有38家店铺,水上停着100多艘船。”白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土根说。
陆路发展起来后,水路逐渐暗淡。白牛村也不复先前的热闹。“白牛村的山核桃、笋都不多,村里没产业、没特色,年轻人也都到外面去打工了,平时就像一个‘空巢’。”金土根用“三无村庄”、“空心村”来形容2007年以前的白牛村。
电商,则为2007年之后的白牛村争取到了逆袭发展的机会。2007年,村里开出了村里的第一家淘宝店,2012年,白牛村网店年销售额达到7300余万元;2013年,村里已有三十多户电商商家,销售额达到1.5亿元,白牛村还因此获得“中国淘宝村”称号。
产业起来了,人自然就过来了。在众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里,张青就是其中一个。2012年,作为白牛村媳妇的张青和丈夫一起从城市辞职回家,做起了电商生意。不仅自己做,张青还手把手教其他村民开网店,想办法带领大家把农产品卖出去。
2014年,白牛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张青担任秘书长。协会对整个村的电商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引导,原本松散的电商被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协会的日常工作有很多,比如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以保证质量;代表集体与快递公司协商价格,降低电商成本;此外还要与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帮助大家解决技术、人才等共同面临的困难。”张青说。
2020年,白牛村已汇集电商企业68家,电商年销售额达到4.7亿元,衍生快递、包装等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提升1.6万余元。村民口袋里有钱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美丽蝶变。
白牛村的成功经验引来全国各地团队的参观、考察和学习。而对白牛村来说,电商的转型升级也一直在路上。
同是2020年,“云上白牛”示范型村落景区在此落成。白牛村朝着“中国数字乡村第一村”的目标发起冲击。
在白牛电商大楼一楼,云上白牛乡村小脑一张图详细反映着该村旅游、电商、村务管理等情况。以数字为引擎,白牛村正在打造“产业在山上、生活在村庄、致富在网上、治理在云上”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
“在我们村,人人都懂互联网,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经常在直播间购物。”金土根介绍,通过放大“白牛电商”的辐射效应,白牛村积极建设云上白牛“共富工坊”,不断撬动村庄业态布局优化。
眼下,牛文化博物馆、古樟牛肉馆、星月小酒馆已相继营业,原为白牛码头的位置建成了“白牛户外露营基地”,“萌宠基地”“乡村斗牛场”等文旅项目也在筹划推进中。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提升村落景区整体能级上下功夫,通过运营招引,完善功能,丰富业态,积极打造‘游村落景区、住山乡民宿、吃唐昌风味’的旅游线路,让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照进白牛百姓的美好生活。”金土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