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416号提案的复函

市工商联: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复函如下:

一、关于鼓励民企进村并加大技术支持方面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扶持、院校合作、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事业。

1.鼓励民企参与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振兴事业。一是鼓励民企到乡村投资兴业。积极推进农业招商引资,支持民企业参与乡村产业。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调整优化乡村资源,谋划乡村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目前,已整理出26个招商项目,对于优质投资项目,各区县将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进行扶持,欢迎民企到乡村投资兴业。二是鼓励民企参与休闲农业产业。近年来,我局积极引导民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户外拓展、教育农园、田园康养等“农业+”融合的乡村休闲产业。2022年,共创建2个农文旅产业融合大项目,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补助共计1.4亿元,创建5个“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指导性任务(农业+文旅、农业+研学、农业+康养等),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补助共计5745万元。今年,已有3个“农业+”项目处于申报阶段,经专家评审合格后,将按照政策给予补助。同时,引导各区县市根据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企参与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经营,比如余杭区对于评选为省级星级农家乐、等级民宿等均给予补助。

2.支持民企通过规模订单采购农产品。今年,我局创新举措,调整优化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计划出台《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三条》,拟对农业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预制菜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合作等方式采购市域范围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初级农产品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以上年度订单采购5000万元为基数,本年度实现采购额新增达100%以上、50%以上、20%以上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补。目前,该方案已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后期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

3.建设市校(院)合作平台,为民企提供技术支撑。我市于2022年启动新一轮“联乡结村”活动,杭州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所有市属高校和市农科院以及市农发集团等国企均参加了“联乡结村”帮扶集团,并分别结对到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在帮扶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我市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研究院所开展科技协助。一是围绕提升农业基础研究能力,创建1-2个省级或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能力,使相关技术创新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二是强化科技园区和基地的创新示范,推动建成2个农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6个专业产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用好(海南)南繁科研育种中心、(径山)种业科技创新园、(九堡)种业创业园、旱杂粮北繁(内蒙古)基地和“数字种业”平台。三是提升企业高校院所联合体建设,围绕数字化改革和工厂化农业,在融合交叉领域,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

4.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与服务体系,为民企提供实用技术支持。一是大力培养基层农技人员。2019年以来,全市委托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定向培养大学生乡镇农技员34人。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千余人。二是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2019年以来,全市先后选派9批次1250余名科技特派员入驻到区县(市)开展工作,申报实施科技项目1353个,项目经费1.07亿元,辐射带动36.6万人。三是加大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力度。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技术指导。2022年,市级首次发布推广122个农业主导品种和77项先进实用技术,全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708次,参加6051人次,推广技术781项、品种903个,解决问题1372个,举办培训96期,服务14871人次。

二、关于支持提升农产品品牌经营方面

我市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累计近3万件,区域公用品牌33个。目前,我市主要通过县域全品类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吸收优秀的农产品品牌纳入公用品牌,市县合力,助力乡村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

1.系统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我局2022年出台《关于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系统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特色农产品品牌为骨干、农业企业品牌为支撑”的特色鲜明、互为补充、三位一体的农业品牌体系,建立“以县域农业公用品牌为龙头,带动农产品品牌培育,整体推进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目前,各涉农区县市均在推进全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包括余杭区的“禹上田园”、萧山区的“萧山本味”、临安区的“天目山宝”、富阳区的“富春山居”、淳安县的“千岛农品”等。以“禹上田园”为例,目前已初步构建好“禹上田园”品牌培育发展体系、品牌质量发展体系和品牌宣传营销体系,完成品牌35大类47项商标注册,制定产品类(包含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制成品以及文创产品)和民宿类“禹上田园”品牌使用管理规范和商标管理实施细则,通过第三方企业准入评价,公用品牌已纳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民宿(农家乐)等161家农业经营主体,同时,由区农合联出资1000万元成立杭州禹上田园营销有限公司,在良渚街道建立禹上田园运营中心,通过各类农事活动,形成永安稻作节、瓶窑蜜桃节、鸬鸟蜜梨节、径山茶圣节、百丈杜鹃花节等“禹上田园”品牌系列活动,带动各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促进有关品牌农产品的销售。由于“禹上田园”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信任背书的不断提高,赋能区域子品牌,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半径,2022年,“禹上田园”准入企业销售额近4亿元,比上年增10%以上。

2.扶持农业品牌发展壮大。我局通过指导性任务,对区域农业公用品牌进行扶持,进而对纳入公用品牌的农产品品牌在设计、印刷、包装、营销推广等策划费用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目前的扶持标准是: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项目原则上按照不高于区、县(市)财政投入的35%(西部山区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按不高于50%)给予奖补。

3.做好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充分利用省农博会、茶博会、市农展会、产销对接会等平台和丰收节、农事节庆等活动,提升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全市分类推出一批民宿、露营、蔬果采摘、特色小吃、文化创意等特色村,在杭州农业农村公众号以及其他主流媒体推广。策划制作《乡遇有食》融媒体宣传活动,探寻留在记忆深处的乡村美食,挖掘乡村美食的历史文化,述说美食带动共富的美好故事。目前,已发布建德豆腐包、富阳永昌臭豆腐、桐庐新合索面、临安天目雷笋、淳安苞芦粿等《乡遇有食》5期,在抖音话题、杭州日报公众号、杭+新闻客户端等媒体上取得良好反响。下一步,将加大优质品牌农产品的推介力度,持续挖掘乡村农产品的文化属性,积极寻找农产品代言人,讲好农产品故事。同时,引导各相关区县市整合媒体资源,发挥现代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注重对农业品牌的产业特色、生态优势、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讲好品牌和产品的故事。

4.推进一村一品的乡村品牌建设。近年来,依托各乡村(镇)的特定农产品资源,积极培育国家级的乡村品牌。创建了建德市杨村桥镇“草莓”全国农业强镇和淳安县临岐镇“中药材”全国农业强镇、临安山核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全国农业强镇的创建,我市将根据国家补助资金给予配套扶持。同时,创建了以“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竹笛、生态鳖、蜜梨、鲜桃、草莓、柑桔、枇杷”等为主导产业且产值超亿元的1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今年,已经完成临安区太阳镇“粮食”全国农业强镇的推选,并将持续推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建设。

三、关于加大新型乡村经营人才培养力度方面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全力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加强乡村经营人才的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1.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依托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工程,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领头雁、农创客、新农人、农二代等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培养力度,提高信息化、数字化等科技应用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应用主体。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6000人。

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每年举办农创客大赛,设立农创客小镇、农创中心,优化青年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环境,累计培育农创客2578人,培育增量在全省11个地市中位居第一,10名农创客代表在全市“人才山乡荟”活动中获乡村振兴“金犁奖”称号。二是借助网络加强创业培训。联合杭州沃土科技在网络创业培训项目(电商版)国家标准基础上,设计开发网络创业培训(直播版)项目体系,于2020年9月正式开始项目建设,由阿里巴巴数字乡村电商学院官方讲师、阿里巴巴钉钉大学高级数字化管理师、字节跳动头条学院认证讲师、网络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师等组成专家团队,完成一整套课程安排表、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材的编制。梳理形成《杭州市网络创业培训(直播版)项目技术规程》,明确考核要求及监督评估规范,在杭州地区长期使用,课件、线上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鼓励杭州市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转业复退军人、残疾人、大学生在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参加网络创业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符合条件的,可享受20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成功创业后,再参加 IYB 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每人可享受 6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

3.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通过生活补贴、项目资助、贷款担保等举措,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回乡创业,当然民企也可以利用相关政策定向吸引当地大学生回乡就业。2020-2022年,市财政累计补助1983万元用于农村人才相关资金保障工作。一是提高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生活补贴。为引导更多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创业,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在此基础上,对在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建德等西部区、县(市)工作满3年的大学生,在原补贴基础上再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的生活补贴。二是给予“大学生乡村创业”项目资助。对毕业5年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外国大学生、留学生)或在杭高校在校生,在主城区及富阳区范围内新创办企业的,评审通过后给予5万至20万元无偿资助;优秀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最高50万元的无偿资助。对萧山、余杭、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再按当地无偿资助额50%的标准予以资助。贯彻落实大学生在养老、家政、现代农业领域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引导大学生在养老、家政、现代农业领域就业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5万、3万、2万的创业补贴和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将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象范围,符合条件的可享受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三是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符合条件的返乡自主创业青年,可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按时还本付息后,对毕业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按贷款利率给予全额贴息。予以贴息的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合同签订日LPR+50BP。贴息期限累计不超过3年且次数累计不超过3次。

4.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搭建平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给予技术职称、职业经理人等荣誉肯定。一是做好农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发挥好市农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的作用,不断修订完善政策体系,将农业技术职称参评主体进一步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农创客等职业农民拓展,实行分类评价。强化职业农民的培养与使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审机制。拓宽农创客等职业农民的评审渠道,引导更多的农创客等职业农民参加评审。探索农创客等职业农民评审和乡土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农创客等职业农民职称的评审体系,并按规定将相关学历要求由大专放宽至高中,在评价中更加突出技术推广实践经验、助农增收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做好各类乡村经营人才培育。自2019年以来,杭州市所辖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率先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功招引农村职业经理人32名,他们扎根乡村,充分发挥自身懂管理、会经营的能力,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引领村民拓宽致富渠道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富阳区、临安区等地也相继出台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类似于提案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协理员)的招引制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持续推进农村职业经理人等各类乡村经营人才的培育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政策举措,在全市进行推广,提升工作质效。

四、关于给予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相应的社会荣誉方面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参与“联乡结村”“三百帮促”活动成绩突出的民企已进行了通报表扬,为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计划从三方面为民企争取更多的荣誉。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给予更多的政府荣誉。由于受奖励政策制度的限制,难度较大,我们将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呼吁,争取给予相应的荣誉。二是选树典型,加大宣传,争取更多的社会荣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进行经验总结、选树典型,加大通报表扬、公开表彰力度和宣传力度,进一步调动其参与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努力形成表彰合力,争取更多的系统荣誉。我们将积极建议各有关部门,对在“联乡结村”“村企结对”等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各部门系统内给予奖励表彰。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贡献力量。

感谢贵单位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人:夏玉柱,联系电话:85256979。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29日



编辑:
信息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