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20周年临平实践⑤ | 崇贤街道鸭兰村——革命老区焕新貌 蹚出共富幸福路
- 发布日期:2023-08-02 09:15
今年是浙江实施“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引领浙江省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临平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市部署,持之以恒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推进。区美丽乡村办推出“千万工程”20周年临平实践特别策划系列,展现各地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效与做法。
一起走进各地的“明星村”,感受临平乡村蜕变,展望和美共富未来。
第五站:崇贤街道鸭兰村
在临平区崇贤街道京杭大运河畔,有一个“只有鸭子才能游进来”的水乡村庄,叫做鸭兰村。
鸭兰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6月,在这里诞生了中共杭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同时也是临平区党组织的发源地。村里的一栋小楼,一面残墙,一段故事,记录了这个小小的村落近百年的沧桑岁月,鸭兰用革命薪火照亮了一代代人的奋斗历程。近年来,鸭兰村先后获得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杭州市小康村、杭州市民主法治村等多项荣誉。
守护红色文化 擦亮村庄美丽底色
如果说文字记录了历史,那坐落在运河边的革命旧址就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
时针拨回到2001年,鸭兰村支部旧址重建工作正式启动。首先落成的是旧址纪念碑,碑长2.45米,宽1米,记载了鸭兰村支部党员群众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历史。2007年,约2000平方米的旧址广场建成开放。2018年7月,鸭兰村支部旧址陈列室结束为期半年的修缮,重新对外开放。2021年,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际,鸭兰村支部旧址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搬迁周边农户13户,腾出6000余平方米空间,新增“薪火初心”、“琴音赞歌”、“巧渡千亩”等9大区域景观。
来到村子里,3.6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内多个精心打造的小公园错落有致。走近有九曲廊亭、水面游步道,穿流而过的鸭兰港、桃花港碧波荡漾,映着两岸一幢幢两三层楼高的精美农家别墅,是一派怡然自得的乡村风光。
沿着1.6公里长的滨水步道,从运河口直通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旧址,而这一路上最“亮眼”的当属以荷花为主的莲池和三塘公园,漫步于栈道之上,无论是映日荷花还是残荷秋水,都别有一番风味。
走进鸭兰村支部旧址党史陈列馆,“鸭兰薪火,代代相传”这八个大字映入眼帘,墙上“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旧址”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斑驳的墙面似乎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热血往事。在图文并茂的革命历史陈列馆展厅里,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随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介绍,仿佛置身于那激情澎湃的峥嵘岁月。
近年来,随着未来乡村建设以及美丽乡村扩面工作的深入开展,鸭兰村大力整治各类违章建筑、杂乱庭院,拆除违章建筑和整治不雅建筑近百宗共计5100多平方米,拓宽道路425米,新增停车位100个,立面整治22户,围墙改造1100平方米,逐步完善乡村基础配套,全面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品质,这个革命老区已经焕发出新的容貌。
传承红色根脉 做精“鸭兰薪火”品牌
鸭兰村凭借其深厚的红色底蕴,精准塑造“鸭兰薪火”红色品牌,牢牢把握其“梦想、奋斗、创造、团结”的精神要义,以实践实效传递薪火力量、赓续红色根脉,彰显崭新时代内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演播厅内形式独特的“鸭兰薪火”艺术党课正在上演,党课分为“国华入党”“支部成立”“农协抗租”“薪火传承”4个篇章,通过主讲人串联和情景剧穿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出生动形象地展示鸭兰村党组织及党员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段艰苦卓绝的党史深深触动了现场党员和群众,大家多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敬意。
在崇贤中学的报告厅内,正在播放着鸭兰村的红色短片《信仰之光》,来自“鸭兰薪火”宣讲团的沈孝鹏正在为同学们介绍着鸭兰村的红色革命历史。
宣讲团由党员、教师等组成,旨在让鸭兰人讲鸭兰事,提升宣讲感染力、感召力,目前已通过驻旧址、进村社、进学校、宣讲走亲、线上云等方式宣讲百余场。
在首届大运河1927红旅文化节上,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游客齐聚鸭兰村,以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为中心,串联起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特色非遗展示体验、运河畔水乡风光游览的鸭兰红色研学之旅,进一步丰富“鸭兰薪火”品牌效能,推动薪火燎原、共建共富。
整合红色资源 提升产业致富效能
这几年,随着乡村农文旅的兴起,鸭兰村锚定“大运河红旅第一村”的发展定位,成立杭州鸭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正着力把本地“红色文化”元素同“乡村旅游”相整合,为乡村发展注入历史基因和文化元素。
炎炎夏日,蝉在树上不停地叫着,但依旧阻挡不住鸭兰村内人头攒动,来自部门、企业或是高校的游客们正在鸭兰村支部旧址党史陈列馆中认真听着解说员讲解鸭兰村的历史,全然不顾额头上的汗珠。
这得益于鸭兰村职业经理人梳理的《鸭兰村农文旅概念规划》,并设计“七个一”参观见学套餐,统揽村域发展全局。2022年,鸭兰村共接待游客1100余批次,共3.5万人次,同比增长20%,成功打响了红色旅游示范点的第一枪。
鸭兰村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绣花、藕粉、制琴也是鸭兰村的特色产业。
“这个花绣得真精巧,颜色也很鲜活。”在临平区崇贤街道鸭兰村的“靓品绣花”共富工坊里绣娘们聚一起研究绣工,细细的针线在布料上快速起落,没过多久花朵的图案就初现雏形。
曾经的鸭兰村四面环水,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当地的大部分妇女只能赋闲在家做一些针线活,如今的鸭兰村设施越来越完善、交通越来越便利,是远近闻名的绣花村。近年来,村里的妇女在绣花传承人曹国花的带领下,通过绣花创业增收。“只要踏实肯干,一年增收两三万肯定没问题。”曹国花自信满满说道。
鸭兰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以“运河水乡”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文化传承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运河水乡资源,高标准打造独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村庄。2022年鸭兰村经营性收入254.06万元,同比上年度增长了80.19%。接下来,鸭兰村将继续立足红色革命老区特色发展定位,打造宜居宜业更宜游的未来鸭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