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型综合种养产业 构建“稻+”多赢新格局|杭州市召开新型综合种养现场会
- 发布日期:2023-09-05 17:51
近日,全市新型综合种养现场会在临安召开。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吉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有关负责人,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让大田种出效益”,大力推广“稻渔共生 稻鸭共养”等新型综合种养模式,通过加强政策宣导、推广绿色防控、创新政策性保险、开展直播达人进乡村活动等系列措施,助力稳产保供、稳粮增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主要呈现“三大亮点”:
一是政策大支持。《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三条》对产业规模、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直播带货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支持。其中,市级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对市级基地一般综合种养模式按每亩不高于1500元进行奖补,高标准设施稻蛙模式按每亩不高于3000元进行奖补。
二是规模大发展。截至8月底,全市共发展新型综合种养面积10.8万亩,较上年新增9.6万亩;其中“稻鸭共生”面积4.4万亩、“稻鳖共生”面积1.8万亩、“稻蛙共生”面积0.81万亩,单项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三是效益大提升。预计全年新型综合种养综合产值将突破5亿元,带动主体创业442家,带动农户增收2.5亿元以上。亩均收益远高于单稻种植模式,且肥药成本下降6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会议强调,新型综合种养是一个新兴产业,要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一要坚持稳粮保供。要始终将稳粮稳产作为发展新型综合种养的根本前提,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严格落实生产标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二要坚持高效生态。在投入品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水环境把控、种养殖规模等方面把好“绿色关”,突出新型综合种养生态循环、绿色低碳特点,提升稻田生态环境质量。三要坚持提质增效。要在品种培优、品牌赋能、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拓展稻渔生态米、稻田虾、稻田鳖、稻田鸭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并结合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业态拓宽营销渠道,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将杭州新型综合种养打造成一张亮丽的金名片,走出一条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稻”路!
会议现场还举行了产品销售签约、政策性保险签单、龙虾王大赛颁奖、科技服务队授旗等仪式,并开展了直播达人现场推荐产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