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区县动态

绿→美→富!临平,有颜更有料!

清晨,运河畔的乡村在游客喧闹中苏醒;午后,麦田里的咖啡吧飘来阵阵清香;傍晚,千亩荷塘迎来一批又一批研学的孩子……新时代的水乡如何勾画一幅“百姓与环境共美,山水与经济共富”的和谐画卷?时间回溯2021年底,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的临平区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开始书写答案。

三年来,临平区持之以恒地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30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建成,形成了设施枇杷种植、智慧鱼工厂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乡村面貌大改善,乡村产业大转型,农民收入大提升。临平走出了一条以乡村美带动产业兴、百姓富、城乡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逐“绿”前行绘新景 高效生态农业有“颜值”更有“产值”

一边养鱼一边种菜,这有趣的一幕发生在位于东湖街道泉漳村的临平东湖智慧生态田园产业综合体内。步入大棚,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种植槽内,西红柿、辣椒、茄子、生菜等水培蔬菜正处于新一轮育苗期。而在大棚的尽头,数个巨型鱼池内,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的鲈鱼跃出水面抢食,大棚里各处的数字设备正实时监测着环境数据。

“鱼排出的粪便可以为蔬菜生长提供营养,而蔬菜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后,水又会重新变得纯净,自然静置后再回流到鱼池,形成了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模式。”杭州嘉润牧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道勇告诉记者,“鱼菜共生”的好处不少,而对于嘉润牧鱼这样一家以水产养殖为主的企业来说,优点首先就在于它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唯一的能源需求就是电力,真正实现绿色“零排放”。

在技术创新因素推动下,园区进一步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依托智能化平台,可实时监控鱼桶内的氨、氮、氧等指标,还能遥控增氧、换水、撒饵等生产环节,通过工厂化渔业+连作生产+数字化科技,实现渔业产能提升近百倍。“目前示范棚内养殖水体合计2400立方米,年产量约36万斤,营收高达300多万元;蔬菜部分的年产量约40万斤,年营收能够达到100万元。”泉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金跃说,农业“新科技”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培育了新“钱景”,还带动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以生态效益农业为驱动,园区成功催生一批“美丽经济”:新宇村每年夏季开设莲子共富工坊,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杭南村通过村容村貌、乡村设施的改造建设以及引进“欢嘻星球农场”,推动了网红咖啡、田间露营、围炉煮茶等新兴业态,吸引周边人群前来“慢”游乡村;草莓君主题农场内22亩智慧农业联栋大棚通过科研创新,探索“草莓立架式无土栽培”模式;机器人点阵移栽、矩阵漂移种植、自动采收整理等AI技术在杭州农发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动态“穿线”,保蔬菜稳产稳收;此外,共享厨房、共享农场等新路径推动乡村闲置资源科学合理再利用,为各乡村村民、村集体等带来经济收益。

厚植底色惠民生 全产业链建设强了村庄富了村民

古镇塘栖河湖池塘星罗棋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条件适宜,孕育出了品质超群、风味特佳、古今闻名的塘栖枇杷。目前,园区内塘栖枇杷种植面积1.5万亩,凭借枇杷这一特色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8000余户枇杷种植和经营户,枇杷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6亿元以上。

“枇杷的季节性很强,为了让大家在其他季节也尝到本地的枇杷,我们在研发一款塘栖枇杷果汁,把枇杷榨汁后做成原浆,保留枇杷新鲜的口味。”杭州塘栖枇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说。为了解决枇杷产业链条短、价值低、品牌弱等问题,园区组织链上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等80余家单位成立枇杷全产业链综合党委,通过项目化推动上下游联建,形成枇杷产业“发展融合体”,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枇杷花茶、枇杷蜜饯、枇杷果酒、枇杷啤酒、枇杷糕点、枇杷蜂蜜、枇杷膏等10余种新产品,形成枇杷特色共富工坊集群,加工业产值突破3.2亿元,小小枇杷摇身变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园区建成了粮食烘干中心、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和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装备运用,园区水稻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农业“双强”行动,园区创新发展了藕鳖共生、稻鳖共生、中华鳖池塘高位池养殖等多种养殖新模式,打造了杭州首个“鱼菜共生”数字化样板间,促进水产与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水产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2023年,临平区入选首批省级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创建名单。

多维树品牌显特色 “立体矩阵”培育新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自建设以来,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还在品牌塑造、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优质农副食品产出多、质量好,临平也想把丰收的喜悦传递给更多人。除了举办运河鱼羊美食节、“干塘节”、“鱼汤饭”等传统活动,园区还通过建设网上农博临平馆,把丰收节庆祝形式从线下延展到了线上,并以丰收直播、丰收攻略等系列创新举措助力农业主体对接更大的市场,实现优质产品与消费者的精准对接。三家村桂花莲子藕粉、手削藕粉、法根小桃酥、手工花生糖、华味亨五香味卤蛋、盐焗巴旦木、新希望双峰鲜牛奶和香蕉牛奶、姚太太每日坚果、灰枣核桃……众多“土特产”出圈又出彩,半个月馆内农产品销售额已达35万元。

以全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园区以农业文化资源为依托,创新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模式,着力构建“临匠鲜”品牌培育、品牌准入、品牌营销、安全监管和产业政策五大品牌建设运营体系,提升临平农业产业知名度,努力将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为向大众展现临平厚重历史文化、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一张“金名片”。

作为乡村建设的优等生,临平深知,让结出的累累硕果惠及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归途。目前,园区总产值突破14亿元大关,主导产业产值占83.4%,核心区亩均产出高于全区平均20%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万元,临平区也入选全省新时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有“颜值”,更有“产值”。以大运河为主轴,沿线“未来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今天的大运河已然成为了一条富有活力、造福人民的纽带,正引领临平走稳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



编辑:
信息来源:办公室(计划财务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