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西湖18号建议的复函

郑户南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新知青劳动实验室”“两新”乡村共富工程的建议》(西湖18号)收悉,经商市供销社、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科技局、团市委等部门,现复函如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战略资源,将乡村人才工作纳入“三支队伍”建设总体部署。今年4月,杭州召开现代“新农人”培育工作推进会,提出“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部署6项具体行动措施,将聚焦“十路人才”引育(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乡村农旅发展、乡村实用技术、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文化艺术、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经营管理和乡村数字化),争取到2027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000人、农创客1万人,现代“新农人”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推动省委有关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您的建议客观分析了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和不足,探索提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年轻人通过“新劳动”去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共富,推进“两新”(新业态和新模式)共富工程的针对性建议十分中肯到位,是一种符合当前就业创业政策导向新业态、推动新青年回乡创业就业新模式新载体新平台的创新性探索,对进一步推进我市“三农”工作、壮大农业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当前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人才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大学生等青年人才扎根农村。2021—2023年,市财政累计投入4976万元,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农业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团队扶持项目、农创客、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升级培育等乡村人才建设。杭州市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向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等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扎根乡村就业创业。

(一)写好“能力提升”文章,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新农人。杭州遵循“新农人”的成长规律、流动规律和市场规律,提供培训机会、事业舞台,造就了一批干得好、带动广的“新农人”。一是以特色培训品牌带动促富效应。立足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两大阵地,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训,每年培训农民4.3万人次以上。西湖区育精“三师一员”(制茶师、茶艺师、电子商务师、村社农技员),壮大一红一绿两片“金叶子”;建德市“草莓师傅”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发展,遍布全国;桐庐县“‘桐掌柜’优创计划”久久为功培育民宿从业人员,带动一方民宿经济蓬勃发展。二是以省级“头雁”项目带动群雁效应。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领军队伍,“头雁”人才倪俊刚以“订单农业”为导向开设农乐园,让种养殖户“按需生产”,带动村民增收1600余万元。三是以多元平台组织互动带动集聚效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数字电商四类平台促进“四链”融合作用,2023年浙大城市学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共同成立数字乡村研究中心,杭州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培训+宣传+帮扶”的合作矩阵,推动专业、人才、智力服务乡村一线需求,助力区域共富和产业发展。杭州师范大学建成以研究药用植物、水稻、向日葵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中药材产业协会协助杭州三叶青公司与胡庆余堂合作开发三叶青饮片,产品进入省级医保名录;探索“基层推优+机构培育”的直播素人培养路径,以实战演练方式培训农播人才,“建德唐小米”“临安江南舅舅”等本土农播网红借势获数百万粉丝量。

(二)写好“英才汇流”文章,激发兴农创新创业活力。通过产业链招、专业化招、社会化招、委托代理招、乡情亲情招等招才方式,不断延伸招才引智触角,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以农创客为龙头引导优秀青年入村。聚焦增强“新农人”组织体系凝聚力,成立两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目前市级联合会吸纳会员185名,成立区县(市)联合会10个、吸纳会员831名。出台乡村青年人才扶持政策,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将农创客创新创业作为当中一条主要内容提出;在《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三条》中,对当年农创客培育成效明显的区、县(市),分A、B两档分别给予50万元、25万元奖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可按规定领取生活补贴,对在西部区、县(市)工作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再发放等额一次性补贴。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载体品牌,开展农创客点亮乡村系列活动,累计吸引15000余人次参与,充分展现我市农创客风采与乡村风貌;临安人才山乡荟、建德长三角大学生农创日等活动品牌持续打响;临安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农创园,为乡村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创业陪跑服务。二是以乡风乡情为纽带引导能人回村。加强引导和扶持,激发能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鼓励回村能人将本地本村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在底蕴”与在外打拼获取的知识、技能、思路等“外接动力”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创新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用地保障等支持措施,切实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为能人回乡营造有利环境。通过举办以乡愁为主题的创业大赛、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激发能人情感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加速融入当地社会,密切与村民联系,及时化解乡创初期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推动各地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如余杭区推出新乡贤“直通车”服务,建成首个智慧乡贤云平台,建立乡贤领办项目、包村包项目等机制。三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引导职业经理人到村。推动各地引育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从事集体经济经营。余杭区永安村职业经理人刘松盘活数字化“稻香小镇”,打造“禹上稻乡”品牌,村集体收入从73万元提至5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4.3万元提至6.09万元。临安区率先探索“村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26个运营团队进驻31个村落,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从“单兵作战”逐步迈向团队化、企业化运作,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从“孤勇者”变“群勇者”。

(三)写好“力量下沉”文章,联动形成强农促富合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实施农村指导员驻村、科技人才下沉等人才下乡工程,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一是坚持构建乡村青年人才一体化引育模式。持续推进杭州市“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工程,计划寻访、挖掘农村好青年100名,建立乡村好青年人才数据库,做好青年人才储备;开展青年农创客头雁成长营、青马工程(农村班)等,助力青年提升数字技能水平、乡村振兴综合素质和创业实战能力;结合浙江省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带头人“青牛奖”寻访、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选树等,选树好青年典范,发挥青年模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青农飞地”项目建设,升级打造省、市级“青创农场”、“青创空间”等农创企业孵化平台;举办“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充分发挥“生源地”优势,以杭州市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牵引,安排部署人才返乡走访联络工作,加强对返乡工作的宣传和推广。二是坚持夯实乡村高素质科教人才基础。全市先后选派九批1250名科技特派员入驻到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等12个区、县(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市县两级特派员共申报实施科技项目1353个,项目经费达1.07亿元,推广新技术1193项,引进新品种998个,创建示范基地981个,培训农民175万余人次。开展“智聚山海·杭向共富”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发挥市级高层次人才集聚效益,在实践中服务我市西部发展,在推动人才西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23年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中,首次设置了“乡村振兴·西进创富”专项赛,为我市西部地区输送创业项目。杭州市农科院创新服务模式,示范带动面积20余万亩,示范区较周边增收15%以上。在高层次人才云聘会、大学生云聘会中设立“乡村振兴”专区,在浙江省“百万岗位进校园”、杭州市“百家农业企业进高校”等专场招聘活动中,组织杭州西部区、县(市)用人单位参加并提供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区、县(市)就业创业。三是坚持积蓄乡村建设专业人才资源。迭代美丽城镇“四师制度”(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村镇发展师、共富体验师),推动乡村规划师、设计师、建设师“三师下乡”,淳安县汾口镇驻镇街规划师为当地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民生补短提供了优质规划服务。推进乡村建设工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杭派工匠”金名片。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有关精神,出台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以乡村人才振兴为目标,以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新知青劳动实验室”“两新”共富工程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乡村人才引育力度。一是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聚焦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农村科技、乡村电商促富、乡村农旅发展、乡村实用技术、乡村文化艺术、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经营管理和乡村数字化等“十路人才”,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落实“乡村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行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结合村社运营,建立农业招商引才项目库,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做优“人才山乡荟”“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大会”、长三角大学生“农创日”等品牌活动;启动新一轮市级首席专家认定,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二是实施乡村人才培训提质“双千双百”计划。持续推进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加强与相关院校、工会联系,继续做好乡村合作创业带头人、农村致富党员带头人、青年党员创新创业、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现代农业技术等重点领域方面的乡村人才教育与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三是实施农创客“五大行动”行动计划。实施农创客点亮乡村、“农创购”进乡村、农创客本领大提升、农创客结对服务、农创客“引凤还巢”等五大行动加快培养和选拔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人才,提高我市农创客综合素质。

二是优化乡村人才创业环境。一是加强优惠服务。深化乡村人才银行“春雨计划”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春暖计划”。落实落细创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深化乡村人才创业用能优惠政策;加强乡村产业用地保障,优先支持乡村人才创业项目;进一步落实落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优先政策。二是打造孵化平台。建立以现代“新农人”“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为支撑的全链条孵化体系,积极支持区、县(市)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人才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先行县;推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杭州属地特色的现代化农创园、农创客共富基地等“新农人”创业孵化平台;建立“新农人”创业陪跑机制,逐步构建集资金、场地、项目、服务于一体的创业陪跑生态。三是丰富发展业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体验农业、众筹农业、订单农业、云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结合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共富红小二”队伍建设等,在全市开展共富专干试点;将农家乐、民宿、风景优美的山水区域、特色乡村等适合职工疗休养场所纳入到杭州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申报范畴内,实现疗休养带动消费,创造吸引青年职工的就业创业岗位。

三是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体系。一是打造“杭农学堂”培训品牌。梯次构建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基层农民田间学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培训支撑体系;积极创建省级农民大学高水平培训机构。落实培训机构准入、认定、评价和退出全周期管理,支持田间学校向坊间、车间拓展。二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开展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打通信息闭塞痛点,全面推进“乡村数智生活馆”、乡村直播间、智慧云急救等数字化设备建设,有效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优质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满足乡村人才生活领域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需求。三是畅通评价激励渠道。推动乡村运营师等“新农人”纳入国家职业标准;推动各级劳模、先进、“两代表一委员”、高层次人才认定向乡村人才倾斜;开展“十佳农创客”、“最美农技员”等评选,选树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衷心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寿月仙,联系电话:86435889。



编辑:
信息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