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区县动态

春笋“鲜”行 共富临安

在临安,“尝鲜无不道春笋”。当一束束暖阳洒向竹林,唤醒泥土下的鲜嫩春笋,春之美味扑面而来。春笋上市旺季,位于临安太湖源镇的杭州西马克食品有限公司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收笋加工季。作为当地笋制品加工行业的标杆企业,这段时间公司开足生产马力,全力抢占笋制品市场的“鲜”机,保障市场供应。

15024889-A686-43c8-9EB1-0C3D164E0499.png

罐装、瓶装、袋装,笋制品不断“上新”

走进西马克竹笋加工园的粗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有序忙碌,对农户送来的一筐筐雷笋进行多道工序的处理。分级区,熟练的工人迅速将雷笋按大小、品质分类,随后进行清洗、预煮、剥壳、老根切除、再分级,紧接着又进行装罐、发酵以及杀菌。

精加工区则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经过切片、人工挑拣、清洗、脱水,调味等步骤,一袋袋香气四溢的油焖笋新鲜出炉。公司总经理王翀介绍,收购来的笋除了10%会被制作成半成品供应给上游企业外,其余90%的笋都是进入这里,制作成手剥笋、调味笋等特色笋制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这些油焖笋精心打包后,将发往合作餐饮企业,已完成客户协议供应产品16万多袋,目前仍在赶制订单中,得加把劲了。”王翀笑着说。

西马克笋制产品主要分为食材类和调味类两大类产品,足足有30余种不同口味。食材类多采用大包装或罐装形式,主要供应餐饮企业;调味类则涵盖袋装、铁罐装和玻璃瓶装。“我们主要以线下市场为主,目前直接对接的航空公司、连锁餐饮有13家,另外全国各地经销商达206个,其中铁罐装产品市场接受度较高,销量最佳,玻璃瓶装产品则在天猫平台备受青睐,成为众多消费者网购的心头好。”王翀说。

王翀还表示,多年来,虽然公司客户群体相对稳定,但产值增长速度趋缓。面对竹笋加工销售的瓶颈,近年来,西马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例如油焖笋,从笋的形状、口味和老嫩度等方面入手优化;另一方面,计划推出更多休闲类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我们想填补休闲类产品的空缺,计划推出笋与魔芋或海带相结合的休闲产品,增加线上的销售份额。”

基地模式+兜底收购,保障笋农收益

在太湖源镇指南村的一片竹林里,村民夏冰头戴草帽,忙着在自家100多亩的竹林地劳作,这几日阳光正好,高节笋“蓄势待发”,预计到5月1日就能上市售卖。“往年我家产量能达到60万斤,这些年,西马克一直都是兜底收购我们的笋,让我心里特别踏实,不用担心笋卖不出去。”

原来,早在10余年前,西马克就在太湖源镇指南村、横徐村等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悉心培育5000亩无公害竹笋基地,惠及农户1000余户。在基地的培育过程中,公司修建基地道路,每年为村民发放有机肥,并设立保护价机制,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能保障笋农收益。按照竹笋的自然生长周期,公司每年3月至5月会采购和储备竹笋原料,向周边6000余户农户收购鲜笋,合作农户涉及太湖源、高虹、板桥等地。

“受去年雨水偏少的影响,今年竹笋产量有所下降,往年每日平均收购量可达15-20万斤,今年仅有八九万斤。”王翀介绍,今年公司从3月24日开始启动春笋收购工作,与往年不同,收购期有所延后,但收购价还是保持稳定。“目前我们已收购了170多万斤春笋,接下去高节笋也会陆续上市,预计到5月中旬整个收笋季结束,目标收购量是800万斤。”

从竹林里晨露浸润的笋尖到工厂流水线上的鲜香,临安的笋香在人们舌尖绽放新味,也织就出绿意绵延的共富图景。


编辑:
信息来源: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