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区县动态

“空降兵”带来致富“密钥”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临平区积极招引农村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运营,统筹盘活资源,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目前,全区共有农村职业经理人11名。

“空降兵”进村

春光明媚的周末,在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处处洋溢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漫步在乡村小径中,“80后”“乡村CEO”方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自2021年到村里入职以来,通过盘活土地、房屋等资源,引入多个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之前,方泳在运河街道从事农创工作超过4年,涉及水产养殖、粮油作物种植等,这些经历让他对村子发展有了明确方向。“村里有很多优质‘土特产’,但未形成规模效应。”方泳说,当时,村里种植的荷花有30多个品种,他决定以打造网红景点“千亩荷塘”入手,将西湖莲果作为主要卖点,配套“花鳖共生”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临平有不少像方泳这样“懂市场、会算账”的“乡村CEO”。“农业不能只在土里刨食,要赚‘体验钱’。”在崇贤街道鸭兰村,冯胜万把目光聚焦在“红色”文化和两大“非遗”上,统筹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鸭兰薪火”“大运河1927红旅文化节”等文化IP,明确了“大运河红旅第一村”的村庄发展定位。

采摘、露营、派对……莫家桥村的职业经理人任俊把传统产业玩出了新花样。他以枇杷为卖点,以共富市集为载体,定期开设集市活动,塑造“莫集”农文旅品牌。

服务很暖心

“村里给我发了‘聘书’,但光靠一纸合同可留不住人。”临平区崇贤街道沾桥村职业经理人袁小萍坦言,她看中的是“真金白银+资源整合”的政策组合拳——当地政府不仅给CEO们“定目标”,更帮他们“扫障碍”。

村里一处闲置老屋让袁小萍萌生了打造“文创园区”的想法。但涉及房屋等相关问题,村里无法解决。袁小萍向上汇报,最终由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出面协调,项目圆满落地。

“这30余间老屋如今重焕生机——商超、餐饮、咖啡馆、民宿等新业态扎堆入驻,带动数十名青年返乡创业。”袁小萍表示。

临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透露,“乡村CEO”除了每年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收入,在个人体检、子女入学、节假日福利等方面也有保障。

同时,临平区还出台了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相关办法,对强村公司开展分级评定管理,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经费补助,大力激发农村职业经理人运营强村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对于表现突出的职业经理人,优先推荐、参评各类先进等,充分保障职业经理人社会地位。目前已有3人获评省青年工匠、省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市十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我们还与当地高校、企业等联合,组织实施服务‘乡村CEO’培训计划,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授课,为吸引、培养和孵化更多农村职业经理人创造条件。”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已开展相关培训活动20余期。

“指挥棒”导航

在乡村运营的道路上,机制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双向奔赴”,既激活了乡村治理新动能,也叩响了乡村共富大门——在考核“指挥棒”的精准导航下,农村职业经理人用利益共享的“金钥匙”,解开村民的“信任之锁”,撬动集体经济的“增值密码”。

“我非常关注乡村发展。”毕业于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孔祥锋,曾为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规划塑造了4个文旅新乡村,2022年来到临平区塘栖镇丁河村后,锚定乡村数字化运营,带领农创客和村民组建村播团,用直播扩大乡村影响力。

“村里组建了‘鱼鹰共富村播团’,通过直播拉动收入的同时,也能扶持村里农创客及其项目,进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及村民增收。”孔祥锋告诉记者,在“村播”的带动下,近两年,丁河村自媒体矩阵逐渐在全网积累了近50万粉丝,吸引十余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带动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临平区崇贤街道崇贤村职业经理人陈李波的账本更“活”——他打破村庄界限,联合崇贤街道绕城北八村成立“崇贤共富联合体”,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为路径,注册“崇贤礼飨”区域品牌,联动打造农文旅新业态。

农民的‘钱袋子’关系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对农村职业经理人的直接考验。我区以年度经营目标任务为抓手,推动农村职业经理人深挖村庄资源禀赋,在两年首聘期内,通过横向比较村庄之间发展业态,纵向查看村庄业绩成果,科学评估“乡村CEO”对村集体资产和收入的增值贡献,帮助乡村共同富裕跑出“加速度”。临平区将继续探索创新片区化运营,打造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模式升级版。


编辑:
信息来源:办公室(计划财务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