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杭州农业农村

连续两年!杭州再次捧回全省乡村振兴领域最高荣誉“神农鼎”

近期,2024年度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结果公布,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获评优秀等次,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余杭区获“神农鼎·银鼎”,杭州市、萧山区获“神农鼎·铜鼎”。这是我市连续两年捧回全省乡村振兴领域的最高荣誉“神农鼎”。

微信图片_2025-04-28_095525_828.png

什么是“神农鼎”?


“神农鼎”是目前全省乡村振兴领域的最高荣誉,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的设区市、前20名的优秀县(市、区)授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神农鼎·铜鼎”,累计3次获得“神农鼎·铜鼎”的授予“神农鼎·银鼎”。

这一荣誉背后,是我市近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4年,杭州市聚焦“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实施“村美民富产业旺,改革强基勇登攀”十大促进行动,推动全市“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稳中向好、稳进提质。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4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05元,增长5.4%。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7元,增长10.6%。

夯实稳产保供根基,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7.55万亩、产量11.53亿斤,增幅均列全省第一。杂交晚稻千亩示范片高产竞赛蝉联全省第一。“菜篮子”国考连续三轮优秀,获农业农村部表彰。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产量保持全省第一。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5%。现代都市农业蓬勃发展,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现代农事服务中心15个、绿色科技基地23家。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6家、未来农场3家。新建陆基设施圆桶1027个,新发展稻田综合种养10万亩、累计20.1万亩,居全省前列。新建单条产值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10条,31个农产品入选全省“土特产”百强榜,“西湖龙井”品牌价值连续六年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推进强村富民兴业,农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024年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接待游客7440万人次,经营总收入82.27亿元。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97.99亿元。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累计引育现代“新农人”3.58万人。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190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8050”目标,东部地区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深化“共享村居”试点,新增盘活闲置农房4274宗,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1.95亿元。多措并举推动农民增收,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621个、代种代养点23个,新建共富工坊144家。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品质全面提升

杭州成功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新建美丽乡村特色村30个、未来乡村60个、数字乡村100个,培育产业特色村200个,和美乡村精品线路20条。率先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实施农房宜居改造1.25万户,推进管线序化140个村、村道提升194个村。全域推进城乡风貌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试点创建城乡风貌样板区43个,建成共富风貌驿112个。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成13个省级秸秆收储中心和33个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67%。协同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人文乡村、清廉村居建设,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92%,清廉村居覆盖率达75%以上。

推动市域一体发展,城乡融合步伐同频共振

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机制,全年落实协作帮扶资金5.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94个。实施城乡提升工程项目113个,完成投资286.53亿元。有序引导高山远山、生态保护区内农民向县城、中心镇转移集聚,完成人口转移集聚1145户、3696人。新(改)建农村公路124.4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92.3%。建成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0余家,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00余家,老年食堂(助餐点)2300余家,助餐配送餐村社覆盖率超90%。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更加强劲

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锚定新时代农村改革“弄潮儿”定位,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全面深化“地、产、粮、人、策、治”六方面改革。稳步推进余杭区、临平区、建德市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地12.48万亩。在全省首创“种楼”“种田”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筹、林地跨区域占补平衡补偿、粮食生产功能区异地代保等机制。创新出台山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启动打造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15个。


编辑:
信息来源:市委农办秘书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