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区县动态

深耕“土特产” 同筑“共富梦” 浙江建德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再升级

 近年来,杭州建德围绕“做强建德,遍布全国”的总体思路,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巩固提升草莓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打响“建德草莓”区域公用品牌,走出了一条以草莓产业带动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目前建德市共有莓农1.5万余人,种植面积近10万亩,遍布全国27个省份,区域品牌价值突破15.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48亿元,成为建德富民增收第一“土特产”。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为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总部经济再赋能。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探索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壮大草莓总部经济。一是首创“标准地”。全国首创草莓“标准地”共富模式,按照“依标流地”“按标做地”“明标供地”“对标管地”的工作路径,建成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杨村桥草莓小镇)为核心,辐射全市的“一核四区多园”草莓产业布局,至今已累计建成草莓标准地5000余亩,形成政府“主导规划”、国资“开发建设”、集体“股份入股”、村民“流转获租”、莓农“拎包入住”的共赢格局,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0余万元,带动莓农增收1.5亿元。二是繁育“好种苗”。40余年来,建德市先后引进种植50多个草莓品种,特别是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选育的“建德红”“建德白露”,亩均增收2万元。同时,不断健全三级育苗体系建设和探索育苗新模式,培育育、繁、推一体化育苗农业龙头企业,年供优质健康种苗200万株以上,有效解决草莓苗病害重、产量下降等产业瓶颈问题。三是迭代“新技术”。推行“水稻与草莓”“玉米与草莓”等粮经轮作模式,实现“千斤粮万元钱”,运用推广“土壤消毒”“绿色防控”“清洁化栽培”等技术和“高架栽培”“悬空栽培”“植物工厂”等模式,进一步推进建德草莓生产的标准化和品质化,连续五年草莓抽检合格率100%。

二是坚持人才引领,为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共富链条再助力。全力推进建德草莓师傅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建德草莓师傅”乡村人才品牌。一是注重“传帮带”让草莓师傅队伍壮大。立足莓农生产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连续40年开展草莓特色培训,建立草莓人才培训机制,培育了一批会种能教的“建德草莓师傅”人才队伍。目前“建德草莓师傅”已有7038人,获评第二批浙农智富品牌。二是鼓励“走出去”让建德草莓遍布全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鼓励莓农带着技术“走出去”,把经济收益“带回来”,出台异地草莓发展风险救助政策,支持草莓配套服务“跟出去”。鼓励建成8家建德草莓分会和6家农资配送中心,实现异地推广相关标准和绿色安全农药。建德已成为当前全国异地种植草莓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区、县(市)。三是拓宽“共富路”让草莓助推乡村振兴。建德莓农的足迹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在他们的带动下,陕西西安、湖北武汉、江苏南通等地都建立了上万亩的草莓基地,促进了当地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建德莓农异地种植9万亩,带动全国近5万人就业增收。

三是坚持三产融合,为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价值再提升。聚焦草莓全产业链建设,提升草莓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一是品牌赋能驱动。推行“政府引导、协会运作、企业参与”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区域品牌推广,建德草莓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入选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名优“土特产”和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名单。二是市场开拓带动。建设专业化草莓交易市场,完善优化冷链物流、集中分拣等配套设施,依托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优势,构建起“平台直供、电商直播、基地采摘、社区团购、农批兜底”的销售体系,通过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叶氏兄弟等平台合作,实现草莓产销衔接、优质提价,销售“一标一品”草莓平均价格每公斤超60元,比传统价格翻一番。三是农旅融合联动。从栽培种植、种苗繁育、鲜果销售到产品加工、农资服务、休闲观光,融合联动发展,打造以草莓小镇为核心,以西乡草莓园、更有味草莓精品园等多个园区为中心的“一镇多园”草莓农文旅集聚区,年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带动乡村旅游收入超3.5亿元。

4全智能化控制的草莓大棚.png


编辑:
信息来源:建德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