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名誉村长领航茶山蝶变,共筑乡村振兴新梦
- 发布日期:2025-05-08 09:26
4月采茶季,在钱塘江源头的云雾深处,50余名采茶工穿梭于清凉峰高山茶园海拔七八百米的茶树间,嫩绿的茶芽在指尖翻飞,轻盈落入竹篓,日均鲜叶产量达380斤。
这片曾荒废40年的茶山,在杭州市第十七帮扶集团成员单位杭州市南昌商会的“联乡结村”帮扶下,实现了从“沉寂茶山”到“绿色银行”的华丽转身,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杭州市南昌商会会长、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平的付出与引领。
2023年,当杭州市南昌商会与清凉峰镇携手开启“联乡结村”项目时,张建平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片荒废多年的茶山,承载着村民们的期盼和乡村振兴的梦想。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投身到这场改变命运的变革中。凭借着在商业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决心让这片荒山重焕生机。
也正是在这一年,张建平收到聘书被任命担任“结伴共富·三名结对”临安区清凉峰镇新峰村名誉村长,任期三年。这份荣誉与责任,让张建平更加坚定了为新峰村、为清凉峰镇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项目启动之初,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诸多挑战。张建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他一方面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凭借商会的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巨额资金注入这片荒山,流转了553亩荒山茶园,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同时,张建平深知人才和技术对于茶山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与科研院校、行业专家合作,邀请专业团队对茶园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从茶树品种的选择到种植技术的优化,从灌溉系统的建设到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严格把关。在他的引领下,修路引水、引智引技等一系列改造行动迅速展开,让“荒山”成功变身“茶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张建平以创新的思维和敏锐的市场眼光,提出了“共富工坊”的发展模式。他成立了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以“自在堂”为品牌,将茶园的发展与村民的利益紧密相连。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等方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在“共富工坊”的带动下,村民人均增收1.8万元,200余名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创业,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品质是产品的生命线,也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张建平深知这一点,在制茶工艺上精益求精。他引进先进设备,从发酵、揉捻到分类,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茶叶的品质稳定。同时,他邀请行业炒茶大师全程指导,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赋予茶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2024年,清凉峰高山红茶凭借“琥珀凝脂、蜜韵天成”的特质,从136份茶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红茶品类唯一馆藏珍品,茶多酚含量达9.7%,远超国家标准。
文化是产业的灵魂,是品牌发展的内在动力。张建平高度重视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与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名推出限量版“共富茶”,将生态价值与共富理念融入每一片茶叶,让消费者在品尝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同时,他联合博物馆专家深入挖掘“清凉峰茶史”,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表演等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弘扬茶文化精神。
而作为名誉村长,张建平更是将这份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他深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的发展,更是村民生活的改善和乡村整体的提升。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与大家拉家常、谈发展,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难。
展望未来,张建平充满信心。他表示,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传承为灵魂,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他计划进一步扩大茶园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拓展市场份额,让清凉峰高山红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他将继续发挥“共富工坊”的作用,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张建平的领航下,这片云雾缭绕的生态茶海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壮美画卷也将更加蓬勃舒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